施石希
(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初級中學,江蘇 海門)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育更有利于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初中美術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思想情感,促進情感交流。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科學地深化情感教育,對于有效提高學生美術學習效率、最大程度發掘初中生的美術天賦有著重要意義。
近幾年,隨著新課標的改革,素質教育觀念深入人心,情感是人類交流溝通的主觀體驗,占據人類發展的關鍵地位,因此,情感教育應運而生。情感教育是指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合理處理好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通過課堂上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保證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提高他們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使他們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的一種教學方法。情感教育在提高學生認知發展、人際交流、個性潛能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影響。
初中生美術學習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課堂環境,因此美術教師要注意創設輕松高效的課堂環境,滲透情感教育。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前提下,教師要以美術教材為基礎,科學引入情感教育素材,合理結合實踐活動,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美術知識,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意識,最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例如,在學習《校園的春天》這章內容時,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設計出校園的春天景象,教師可以順應素質教育,讓教學課堂不同于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而是變為以學生為主體,讓教學有極強的開放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春天的校園景象,再設計出作品。在課堂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初中生對美術教學的體驗與收獲,讓初中生在生活中感悟美術,又在美術中體驗生活,寓畫于情,以情動人。教師通過創設這樣的美術課堂環境,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還可以提高美術教學水平。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多媒體設備也日益應用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因此,在初中美術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科學地滲透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適當地延伸美術課程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相關的作品和名人歷史,將枯燥乏味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師生互動的豐富多彩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入美術的學習中。
美術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對生活的審美反映,而美術教育是人類審美創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故而美術課堂上的師生情感交流是美術教學效率的關鍵環節,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美術的有效動力。在素質教育新課改的實行下,教師應該轉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生構建情感密切的良好師生關系,進行合理的溝通交流,科學地滲透情感教育。例如在學習《折紙動物造型》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以最簡單的“折紙飛機”為切入口,讓學生折出“紙飛機”,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折飛機的方法,然后,教師可以接著問:“誰還會折其他的物品?身邊的朋友有沒有會折紙的?”此時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激發,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堂討論環節,教師接著展示教材上的折紙動物造型開展教學內容。這樣的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折紙造型,借助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情感交流以及美術知識,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創造力。
新課標改革要求初中生全面發展,而初中美術教學引入情感教育是關鍵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科學滲透情感教育,寓畫于情、以情動人,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初中生的審美能力,指導初中生情感的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這樣,才能使美術作品具有獨特的靈魂,才能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