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瑞婷
(包頭稀土高新區第四中學)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我們仍然把它叫做基礎教育階段,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對于學生的培養還是側重在思想文化和綜合能力上,而不是更多地看重最終的結果。對于學生在不同文化、不同學科之中獲取的知識能力,是初中教師必須要秉承的教學觀念。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創新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方法是完成素質教育核心要求的必要手段。本文從兩個方面簡單地說一說如何以素質教育為核心進行音樂課堂的創設。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更加提倡培養學生的美學享受和藝術鑒賞能力。因此初中的音樂教學比之小學側重了理論。但是我們并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受過音樂教育的熏陶或者是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但是教師在進行音樂篇章的教學之際,往往更加喜歡運用術語,這樣更符合音樂的專業性和嚴謹性。但是這樣就會造成一部分學生根本聽不懂教師在講些什么,因此難以理解音樂中蘊藏的情感,這就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喪失。其實要想改變這樣的教學困境,就需要堅守素質教育中“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傳統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往往就是給學生播放音樂,然后讓學生在反復的傾聽過程中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其實無形中教師就受到了禁錮,對于音樂的鑒賞,教師只是單純地讓學生根據已經得到的情境進行“對應”,完全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深度體會能力。短期內學生可能還有點學習動力,長期下去學生肯定難以維持音樂學習興趣,最終造成音樂鑒賞能力下降。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直接也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手段就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之中進行音樂賞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調動他們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在進行情緒飽滿、感情充沛的合唱教學時,要想讓學生演唱出其中的“集體性”和“團結性”,就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身邊常見的例子。讓學生聯系自己在運動會上班級集體項目中的狀態,聯想拔河比賽中同學們一起使勁的狀態,這樣的情境帶入學生馬上就能夠理解教師要求的“團結”是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演唱狀態,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甚至讓學生覺得原來生活之中處處都是“課堂”,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學習。
正如筆者在上文中提到的,很多音樂教師在進行新課講授的時候,往往采取單一的教學手段,就只是讓學生反復進行音樂的傾聽,或者是帶著學生跟著伴奏進行反復演唱,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顯然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要想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進行音樂課堂的創新教學,勢必要進行課堂的創新。音樂課堂的創新教學其實非常簡單,它的簡單之處在于音樂具有特殊的學科屬性,這都和其他的學科有很大不同。
1.音樂教學與活動相結合
音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活動融入音樂教學過程之中。在傾聽或者是學習音樂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進行適當的舞蹈編排,讓學生能夠將耳朵聽到的音樂轉換成身體可以跳躍的舞蹈;也可以讓學生根據音樂的演奏情況,自己模仿著打節奏,甚至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樂器進行再創作;還可以在音樂鑒賞的時候,用自己的語文知識為歌曲重新填詞,等等。這些都是創新音樂課堂的好方法,都能大幅度提升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熱情和參與度。
2.音樂教學跨學科融合
音樂創作的背景往往都是和作者的經歷甚至是歷史的發展分割不開的,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就不妨抓住這個基本點,在進行音樂作品賞析和學習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講一講這些故事,讓學生感受一下不同的故事帶給音樂創作者的不同情感,在理解作者經歷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再進行音樂賞析,這樣就能大大促進音樂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音樂教學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中美育的重要環節,承擔著培養學生審美、發現美、體會美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要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更加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優化音樂教學環境,構建高效音樂教學課堂。音樂教學之中如果能夠有效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和創造,那一定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成果。這對于重新定位教育教學的重要功能,發揮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
[1]張艷秋.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對應之策[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3(6).
[2]于春霞.素質教育視野中的中學音樂課堂實施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