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富進
(四川省米易縣第三初級中學校)
力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發展,物理教學當中也更加看重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能力的培養。對初中物理力學問題進行解題思路的研究,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和基礎的奠定,因此當前一定要加以重視。下面將對初中物理力學問題的解題思路進行詳細的論述和分析。
初中物理是初中階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時也是教學當中比較難以攻克的內容。同時在中考考試當中力學知識也在物理試卷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題目設置上具有明顯的靈活性特點。因此,在進行初中物理力學問題的解題思路研究當中,首先應當要做的就是正確地認識研究對象,從題目當中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在做題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將題目進行略讀,這個過程是會漏掉很多有用信息的,這些信息可能會直接影響到解題的效果和效率。因此,在進行審題的過程中一定要對題目進行詳細的審讀,并在當中找到隱含的條件。同時,學生還要重視對題目當中的研究對象進行分析,找到關鍵信息。在解決力學的問題時,首先要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一般來說在動力學的題目中大部分都需要分析物體和物體之間的力,即便題目當中沒有要求,對此進行分析也將有助于問題的實際解決。其次,還為了避免盲目進行解題,學生需要在頭腦當中模擬物體的運動過程,對物體的運動狀態進行判斷,然后帶入相應的方程式進行計算。
無論在題目當中存在著多少不同的衍生條件,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當中動力學的基本研究范圍都是不變的,因此要想保證答題的準確性得到提升,就一定要提前了解到更多物理知識。物理學定義有著總結性強并且客觀性強的特點,這些定律全部都是由相關的物理學家進行不斷總結分析而形成的。因此,學生一定要對物理定義背后的知識有全面的掌握和理解,當中主要包括了定理、概念和公式等內容,這些內容全部都是解題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對此,在學習力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學生的定理理解能力,并且要將更多的容易混淆的定義講述給學生,讓學生區分當中的含義,這樣才能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定義內容,加強它們的實際應用性。同時在力學當中還需要引導學生更加細致地看待問題當中的每一個細節,尤其是定理方面的內容一定要深入研究,從而為學生的定理基本運用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實驗是一種最為有效的學習力學知識的方法,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對此一定要格外重視,通過教學實驗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使他們在解題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分析現象,并將實驗與題目結合起來,達到有效解決問題的目的。如果有條件,那么教師則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當中去,以便于他們更好地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果有一些實驗是不方便學生參與的,那么教師則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將物理實驗全面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彌補課堂教學當中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來進行分組練習。例如在講解液體壓強的知識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會提出問題“液體內部的壓強會隨著深度而逐漸增大嗎?同一個深度的液體壓強在各個方向是相同的嗎?”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這樣回答:“液體的內部與我們班級的內部類似,每一個同學都是相同的,同學們也都是自由平等的,因此液體在同一個深度的壓強在各個方向也是相同的?!蓖ㄟ^類比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趣味性,也能為他們明確解題思路和分析題目產生重要的意義。
為了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提升解題能力,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對此,教師需要更加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能夠達到問題意識的全面提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當注意,一定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能獨立地進行思考。同時,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現有能力,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問題的思考和分析,使學生能夠得到提升。此外,教師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正確地把握教學當中的難點,對于容易出現錯誤的部分則需要針對性地設計成不同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力學知識,為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提供保障。
物理知識當中的力學知識是重要的基礎所在,在初中的物理教學當中教師要想提升學生對力學知識的解題能力,一定要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解題思路,充分結合學生實際來設計練習題目,為學生掌握物理力學知識提供幫助,也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供好的保障。
[1]黎麗清.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J].學周刊,2016(2):66-69.
[2]成春英.初中物理測量大氣壓強實驗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6(1):66-74.
[3]王樂磊.初中物理力學知識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6(5):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