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強
(蒙城縣第一中學)
學習一門課程時,最重要的是理解其核心觀點,并且熟練運用其中蘊含的知識,初中化學的學習也是這樣。化學作為初中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學生應當在掌握其基礎的前提下,更深入地了解并應用。
現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開始轉變,老師們在摸索探究新的教學方法的同時,注重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目的在于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初中化學有著繁多、冗雜、知識點聯系復雜的特點,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為了減少這種現象,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融入實驗探究,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要掌握好基礎的化學知識,就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其中動手操作化學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親自動手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觀察更為細致,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
現階段初中化學教學任務中,大多是老師動手做實驗,學生親自操作的機會較少。大部分的化學教學老師害怕在學生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出現某些不可預料的意外,加之自己有專業的教學素養,這使得老師往往傾向于給學生展示實驗過程,最后得出教科書上的實驗結果。如此一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分析和觀察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容易精力不集中,越是如此,越是難以深入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難以明白這個知識點的原理在哪里,沒有辦法系統地將各個散亂的知識點聯系到一起,導致最后靠死記硬背來理解化學知識點。
學習化學要注意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結合,探究實驗的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展開互動,加強師生關系,讓學生寓教于學、寓教于練,寓教于樂。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幫助學生聯系實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成為學習的探索者、主導者、建設者,而不僅僅只是知識的接收者和服從者。
首先,老師在上課前需要做好知識儲備。引進新的知識點時,要結合以前的知識,必要時還可通過趣味故事、冷門知識來引起學生興趣,進而過渡到新的知識點內容,實現整體的順利銜接。利用這些巧妙的方式帶動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避開傳統的“老師講什么,學生記什么”的教學模式,要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這樣的現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要讓學生帶著思考去探究化學知識的奧妙,為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老師要順應當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明白自己的角色位置。作為老師,應該是一個引導學生探索的指路人,引領學生去探索,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素養服務于學生,靈活改變以往的傳統的觀念,順應發展的潮流,鼓勵學生去開拓知識的疆域,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除此之外,老師要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適合用什么方式教學,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又適合什么方式,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老師都應該有一個預先的準備,這樣,在真正開展教學的時候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每個學生順利、認真、積極地開展學習,同時能夠保證教學質量。
最后一點,是教學方式的創新。學生學習要有興趣,除了學習新的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來。積極的互動有利于學生吸收新的知識,例如遇到簡單的實驗操作時,可以利用道具為學生講解具體的操作方式,然后每次抽取不同的學生上臺參與到實驗操作中。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組討論實驗的操作過程、實驗原理,最后得出實驗結論。或者為學生申請幾次實驗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并加深印象。
總而言之,要想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學會自主思考、細致觀察和熟練的動手能力,應用探究實驗式的教學模式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化學作為一門理科學科,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學生應從內部去深入了解它的原理是什么,要多思考才能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除了強調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校還應該加強對老師的監督,使教學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不僅如此,推廣實驗探究式的教學管理模式也會有益于師生的共同進步。
[1]胡菲菲.回歸實踐、回歸主體:論探究式教學的本質、特征及實施模式[J].江蘇高教,2013(4):36.
[2]陸長平.構建探究式教學課程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6(3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