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春
(湖南省桑植縣思源實驗學校)
和聲音程的聽辨是單音聽辨過渡到和弦聽辨的橋梁。聽力是音樂感知的前提與條件,聽力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音樂感受力的強弱,其對于深入理解和辨析音樂的音響結構,音樂作品的創作手法、特點、風格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人們的聽覺能力,無論對于音樂創作還是音樂欣賞的意義都非常重要。
通過和聲音程的聽辨狀態原理我們知道,聽辨者緊張是因為對感知事物的無知和無能為力。只有對感知事物的物象了如指掌才能克服面臨這一事物時的恐懼,也就是說心中有底才來者不懼,這一訓練過程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牢固音高樂器(如鋼琴),使受訓者跟唱每個單音,建立單個音的絕對音高感
這種訓練是基礎的基礎,利用有固定音高的音響設備(如鋼琴,本文即以鋼琴和聲音程聽辨為例說明),奏響每個具體的音高,引導受訓者記憶并固化,是音程聽辨所必需的。方法很多,如:老師彈一個、學生唱一個與學生唱一個、老師彈一個比對等。
2.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絕不貿然求難
和聲音程的聽辨目標是清晰地并盡可能快而準確地分辨出構成和音的根、冠音,并盡可能去感受它們結合時的色彩。
第一,從音的數量上漸進。此方法的訓練過程是:教師先彈奏一個標準音,再彈一個不確定的音,讓學生單音識別,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再彈一個音并與第一個音同時彈響,讓學生識別第二個音,前提是在第一個音的干擾下識別第二音。在程度上,此法比前一種方法難度更大。
第二,從聽辨的難易程度上漸進。筆者在四年大學學習中體會到,音程的聽辨有難易之分,音程中大小三、六度易于聽辨,較后為純四、五度,再后為大小二、七度以及三全音(增減四、五度)和純八度。這取決于不同音程兩音之間的振動頻率。聽辨訓練時盡量固化某一個度數,使學生在對某音響結構、色彩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后,再進行下一個音程練習,最后進行結合比較。
第三,利用速度原理,在聽辨音延續的時間上漸進。初級階段可以將聽辨音延續的時間拖長,讓聽辨者對此音加深印象,同時有更多時間去辨別。隨著熟練程度的加深,漸漸將其音響延續時間縮短,最后短到在一瞬間就能做出反應,將其準確聽辨出來。
我們知道,和聲音程聽辨的難,就難在辨析其音響的混合上。這種音響的結合往往使受訓者不知所措。因此,要使學生清晰地聽辨出兩音的具體音高,就必須設法提高學生對和音的“分離”能力。從和聲音程聽辨的本質入手,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先一加一法
即老師先彈一個單音(如標準音a)讓學生聽出,然后第二次告訴學生要在前一個音的基礎上(前音也在響)加彈另外一個音,學生只需聽出第二個音便可。這時,由于學生有牢固的單音概念,而老師有只要求聽第二個音,因此,學生思想上是放松的、有底的,因而聽出第二個音是輕而易舉的。
2.齊二聽一法
此法的主要作用在“生硬分離”,即引導受訓者在主觀上只去注意同時發響的雙音中的一個音,而不去顧及另一個音,“生硬”地剝離一個音出來。其訓練過程是:教師一齊彈奏兩個不確定音,但只要求學生聽出其中的一個音,它與第一種方法比較,沒有了先后順序,真正地進入和聲聽辨。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對于事物的恐懼來源于該事物的“未知”。同時彈響的兩個音由于其不確定性,必使人的情緒受對象“未知”的壓力而產生恐懼。它不像上一種方法那樣至少有一個可知音。有兩個未知音就致使學生的心理負擔加重,情緒緊張,從而產生聽覺障礙。
和聲音程聽辨學習中,人們往往注重只要清晰地聽出根冠兩音的具體音高和音名,即可視為完成了和聲音程的聽辨。其實不然,機械地辨別出兩個音的音高,只是聽辨的一個基本任務,重要的是要去深切地感受兩音發響后的整體音響效果,包含協和性、穩定性等諸多內容,重點應放在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1.協和性訓練
即將聽辨音程分為協和與不協和兩類展開訓練。先訓練協和的音程,牢固樹立各種不同程度協和音程的共性和差異,區別他們的協和程度。之后,再聽辨各種不同程度的不協和音程。最后,將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進行比較,體會聽覺差異。這種方法無須準確分辨具體音高,只要判斷出音的協和性即可。
2.功能穩定(流動)訓練
這種訓練方法是將和聲音程置身在旋律(調式)中進行。其目的是讓受訓者體會旋律流動時和聲音程的功能特征,即穩定與否。體會的是調式中和音的進行與解決,是和聲音程聽辨的高級形式。具體訓練方法是先強調旋律的調式感,找出穩定音(主三和弦音),在流動中讓受訓者感受和聲音程的功能特性。
總之,和聲音程的聽辨過程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過程。受訓者如果對基本樂理中的一些概念熟悉掌握的話,就能更加流暢地進行。本文所提及的每種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對音高比較敏感,而有些人對性質敏感。因此,在聽辨訓練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把握每種方法的訓練強度。只有按照和聲音程聽辨的各種原理,靈活運用聽辨和聲音程的各種方法,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練習,才能真正地提高聽辨和聲音程的能力,最終實現提高自身音樂素養的目的。
[1]陳雅先.視唱練耳教學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2]許敬之.視唱練耳分級教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