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同敏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長樂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師逐漸改變當前的閱讀教學方式,利用當前媒介融合時代的特點,有效進行教學創新,以此來適應初中生閱讀方式的變化趨勢,解決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融合媒介是指在當前的環境技術下,將傳統的媒介與互聯網等新興媒介進行合作,以此來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在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大部分初中生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花費在媒介資源上,使上網成為學生日常的重要內容,導致學生對原著素材與語文閱讀教學逐漸失去興趣,課堂學習效率不高。并且,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理念傳統落后,難以滿足當前的時代需求,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的經驗指導較少,致使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寫作手法、內容結構以及中心思想等理解不夠深刻,學習效果不明顯。同時,學生的課外閱讀延伸不足,閱讀材料匱乏單一,難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對閱讀學習失去積極性[1]。
新課標明確規定:初中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為基礎,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同時正確指導學生運用和理解語言,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發展思維。在媒介融合的時背景下,教師想要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必須將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利用當前的新媒介,開發語文閱讀新資源,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增強文學底蘊。在實際開發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利用現有的多媒體展開課堂閱讀教學,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將課內與課外充分進行聯系,形成互動的教學模式,將傳統單一傳授講解的方式變為雙向交流,教師起到引導作用;其次,建立開放化、多元化的閱讀平臺,引導學生多方面進行閱讀,提升閱讀量。例如,山西某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皇帝的新裝》一課時,要求學生課后查詢該文章作者的相關資料,利用多種方式了解作者當時的社會背景,甚至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將文章內容進行改編,以話劇的形式進行表演,利用開放式教學,幫助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從而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豐富閱讀方式與環境,以靈活組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閱讀空間,如,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網絡逐漸普及,紙質閱讀材料逐漸滿足不了當前學生的需求,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語文閱讀教學與網絡閱讀教學相融合,以此來豐富初中生的文學素養,提升閱讀能力。例如,北京某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紅樓夢》的節選篇章時,將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與網絡有聲閱讀相結合,利用有聲閱讀中蘊含的豐富情感,使學生在傾聽閱讀內容的過程中,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人物說話時表達的情感,并與自身對人物內心情感的理解相比較,體驗情感的不同之處,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習效率[2]。
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影視欣賞相融合,能有效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生動有趣的畫面與聲音,加深對文章的記憶印象,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在實際的融合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明確學生影視欣賞的范圍,以初中語文閱讀教材為基礎,選取具有關聯性的影片,以此來輔助教師教學。在欣賞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體會影視作品中蘊含的思想與文化,拓展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黃河頌》時,首先播放一段經典的黃河奔流的視頻,在視頻中,黃河雄偉壯闊的景象為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深深地吸引了所有學生的目光,學生內心情緒高昂,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興奮,課堂氣氛高漲。又比如,北京某初中教師在講解《孔乙己》時,文章某段對主人公的表情進行詳細描寫:“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此時,教師播放出了相對應的影視作品,鏡頭中對文章主人公的臉部進行特寫,學生可以明顯感受到孔乙己的面部表情,并對主人公此時的內心情感進行揣摩,從根本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充分利用當前的新興媒介,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心理特點,設計最佳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此來引起學生的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自身的文學素養。
[1]孫立靜.露水河鄉鎮初中實行語文主題學習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D].延邊大學,2016.
[2]鄧瀅.計算機媒介作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