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偉
(重慶巴南中學校)
在如今的新課標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用實例來闡述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基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課堂有效、高效。
新時代的教育技術通過音樂、畫面等耳聽、眼看、手摸的現實體驗,使得知識具有畫面感,以此來增加高中生對于現實狀況和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成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性,教會了學生如何去變通,培養學生的獨特性、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建模能力等多方面的數學核心素養。生動形象的新時代教育技術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尋找問題,并對抽象問題進行更好的分析,適時運用建模等方式,最終成功解決掉困擾自己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更能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激情,成功地開啟學生對于知識的求知欲望,這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在進行“空間幾何”的抽象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問題形象化,讓理論知識變得具有畫面感。在多媒體的運用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軟件隨意變換圖形的形狀和制造出任意圖形,讓學生能夠對抽象的幾何圖形有著更多的認識和理解。而多媒體的更具形象性使得學生大大提高了直觀的想象能力和推斷能力。現今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于多媒體的使用,大大培養了學生抽象數學思維、數學推算、直觀想象等數學核心素養,使得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實現了教師的有效教學。
高中數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當考慮到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如何去與學生進行互動,精心設計各種問題情境,從而建立起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形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這樣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認真去想、張嘴討論、動手實踐,從而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學習效果,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當然,教師都知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對于抽象干澀的數學問題都有著發自內心的恐懼與不喜,這樣也就使得教師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難度大大加強。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情境往往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與興趣,例如在人教版“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教學中,為了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了“將軍要米”這個故事:“由于將軍打了勝仗,國王想要獎勵將軍金銀珠寶,而將軍卻向國王要了50天的大米,第一天只要1粒,之后每天在原基礎上翻一倍。國王一聽,覺得將軍要的不多,就允諾了,結果幾天之后,國王發現全國的米都不夠給這位將軍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從而對于課堂就更有了興趣,引起學生的深思,這時教師再進入課堂的講解中,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更加專注,從而構建了和諧的教學環境,學生和教師在聽課和教學過程中都帶著愉悅的心情,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生命在于創造。”可見,對于高中生學習數學來說,所謂的反思應該是要求學生能夠再次思索和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反思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一種提高思維的方式,也是數學核心素養所推崇的。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富有探究性的作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再創造能力,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人教版“直線與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完成了日常的教學任務過后,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反思能力。教學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讓學生在總結中能夠全面地對“直線與方程”進行全方面分析,并在總結過程中,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可以利用方程式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直線。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直線與方程”的知識內容有著更深的理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數學分析、數學推理、直觀想象等方面的數學核心素養。探究性作業使得學生在探究答案的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從而培養了自身的反思能力。
綜上所述,在現今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時,應當先正確認識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明白什么是數學核心素養,才能夠知道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才能懂得運用何種方式去培養學生。在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時,應當先讓學生解除對數學的恐懼,運用多媒體、教學情境等方式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在這些方式中融入對于學生的數學核心素質教育,從而做到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
[1]楊紅生.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培養策略[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7(5).
[2]馬云鵬.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幾個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