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彬華
(重慶市石柱中學校)
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并不完全在于取得很好的考試成績,還應當拓寬其閱讀范圍,提高其語文應用能力與審美水平,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提高其道德水平與文化素養,奠定學生的文化基礎,因此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需要通過更加先進的教學模式加以規避。
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也應當進行適當的創新與改革,然而現階段,由于教學理念與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校依舊沿用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說教與規訓的對象,通過強制性教學與題海戰術來幫助學生提高其學習成績,以期取得更好的高考成績。但這種教學方法從本質上就是不尊重學生人格與尊嚴的表現,是限制學生個性化與差異化發展、壓抑學生創新思維、限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只有對這種教學模式加以摒棄,實現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應用,才能夠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有效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首先對學生給予足夠的關愛和尊重,明確認知學生的個性化與差異化發展的實際需求,通過教學活動將教學理念傳達給學生,加強雙方的理解與認同。教師要明確師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權力,同時也需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平等地位有明確的認知,在課堂教學中引進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教師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中去,積極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拉近師生的距離,鼓勵并引導學生敢于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積極表達,在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獨立人格。同時,教師要積極發揮出啟發與引導性作用,幫助學生主動發現教學內容中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討論[1]。例如,在講授《拿來主義》時,就魯迅對傳統文化批判性繼承、外來文化選擇性借鑒的論點,在當時的年代是否適宜及其原因,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或者在課堂教學時以辯論賽的形式,將學生分成正反兩個辯論隊,一隊支持“拿來主義”適合魯迅時代,一隊則持反方觀點。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在班級中營造異常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通過這樣的討論與爭辯,也能夠幫助學生厘清自己的觀點,活躍班級氛圍的同時,也構建了平等的教學環境。
通過角色扮演來實現教學情境的創設,將每一個學生都拉進這個獨特的教學空間中來,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感受與理念,在學生的心目中為課文的人物形象添加血肉,使其更加豐滿,更加鮮明而有吸引力。例如,在學習《竇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喜劇作品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自動分組,按照不同組別進行角色分配,根據原劇本在課后時間進行排練,在課堂教學時進行現場表演,每一組表演時其他組別的學生與教師則作為評委為其打分,表演結束之后,要選出其中表現最為優秀的小組,對其進行嘉獎。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確保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夠保證每一位學生的參與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與課文中所傳達出來的理念與思想。比如,在演繹《竇娥冤》作品時,通過扮演竇娥的學生聲淚俱下的演繹,能夠很好地引起觀眾的同情心,使課文的讀者與劇中角色或者說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合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教學工具,能夠以更加直觀、更加形象的方式向學生進行場景或者意向的展示,從視覺、聽覺雙重感官對學生進行刺激,加深學生對于作品的印象與記憶,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2]。同時,利用多媒體等手段輔助課堂教學,也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加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對教學內容的了解當中。例如,在教授蘇軾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與音頻等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壯觀景象,引導學生在這樣的壯觀場景中感受作者的澎湃心境。在教授李清照作品《醉花陰》與《聲聲慢》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向學生展示江南“乍暖還寒”時節的凄清景象,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家國破碎、寡居一隅的悲涼心境。
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教師從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開始進行革新與迭代,引進新的教學模式并合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教學理念為靈魂、教學模式為框架、教學手段為載體,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從而確保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
[1]萬小蘭.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J].未來英才,2016(20).
[2]陳蓓蓓.創新教學模式 打造高效課堂:高中語文創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