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滿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學)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老師根據不變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分層次教學。就是以“不變的知識”來應對“變化的學生”。分層教學不是對部分學生有所保留地教學,也不是差異化對待學生。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給低于或者超出他們能力接受范圍之內的知識,都不利于高中生長久地學習發展和能力提高。因此,作為高中數學老師,首先應該明確分層教學的概念,其次,在分層教學中,有計劃、有規劃地對學生進行分層,讓分層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分層教學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意義是貫穿于整個高中數學教學的,并不是只存在于知識的傳授中。高中數學更強調學生自身的主觀學習能動性,因此,分層教學也應該分布到教學的前后部分。在數學學習之前,很多高中數學老師會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的任務。但是,老師往往只是隨口說一下要預習這件事情,卻很少給學生精確要求預習到什么程度。因此,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分層,比如,學習能力比較一般的學生,老師要求學生能夠完成書本中的內容瀏覽即可,達到知曉內容含義,知道對應的公式和推理就可。另外,對于一些學習能力稍微強一點的學生,老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不僅僅知道理論知識,還能夠知道如何推導公式,如何演算等。這個層次的學生可以提前完成課本后面的習題,記錄下自己存在的疑惑,以便上課的時候更有目標性地聽講和學習。另外,關于分層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時間內,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情況以及分數排名等綜合情況,對學生進行重新的分組和考量。老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從一個層次向更高的層次爭取和努力,比如,老師對一部分學生提出比較低的預習要求,這部分學生可以自己試著挑戰和預習更多的內容,以更高的目標要求自己。在預習中的分層教學不僅僅是為了預習,更是根據每個學生能力的不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整個高中數學教學中,高中課堂授課永遠都是主體教學內容。這一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高中數學老師,對于一些問題的提出和講解,也應該遵循分層講解的原則。比如,老師可以先講解本節課有關的知識點,然后再結合以前學習過的內容進行綜合講解,這樣就會達到一個層次和坡度上的提升。另外,對于課堂中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進行提問,這樣既能夠增加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程度,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另外,老師還可以實行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等綜合考量,將學生分成幾個實力相當的小組,在分組過程中,老師應該盡量讓同等實力的學生在一個組,這樣有利于后面的分層學習。在分組完成之后,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小組的綜合實力,給每個小組分配一定的學習任務,比如,讓學生研究一題多解的方法,比如,A層的小組只要思考出一種解題方法即可,B層的學生應該思考出兩種解題方法和思路,C層的小組學生需要思考出3種解題思路。每多想出來一種,就可以獲得額外的分數和獎勵。由于每個小組的學生之間的實力都差不多,學生之間會有更多的交流和溝通語言,每個小組之間的學習和討論會更加充分和有話可說。以往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中,往往會導致學習能力強一點的學生一直處于小組中的主導地位,學習能力和反應能力稍微差一點的學生,往往在小組中會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作為老師來說,對于學生的指導和觀察也更具有直觀性和引導性。另外,分層教學也有利于同一個小組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并且同一個小組的學生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每一個小組能夠多思考出一種解題方法,這無疑于是對小組的激勵,也能夠更好地激發不同小組之間的競爭力的迸發??傊?,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讓學生努力思考如何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實力,讓學生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和積極性。
在高中課堂教學之后,很多老師會安排學生進行一定的課后作業學習鞏固。每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水平不一樣,那么在作業上反映出來思路也就不一樣。這就要求廣大老師在作業布置中,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水平布置不同程度的作業。比如,老師在布置作業習題的時候,可以把試卷分為三個部分:必答題、挑戰題、沖刺題。跟上文提到的分層教學一樣,不同學生在作業的完成中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部分學生只要完成必答題即可,部分學生要求完成挑戰題,還有部分學生要完成沖刺題。但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挑戰和嘗試更高層次的題目。老師也應該對有所挑戰和努力嘗試的學生進行一定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進步和提高。
總而言之,作為高中數學老師,應該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不同能力差異,對學生進行適合他們年齡層次的教學。讓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步和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以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周仁.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學科教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