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莉
(和縣第四中學,安徽 馬鞍山)
語文教師對漢語語法知識的重視程度,對最后的語文總體成績影響不大,這是大部分教師對語文課程內容不上心的一個重要原因。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的編寫,不存在系統的漢語語法知識,即使語文教師想要講授相關語法知識,學生和教師也沒有完善的教學資料,青年語文教師漢語語法知識也存在缺乏,雖然大學期間學過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但是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教師們自身的漢語語法知識的積累,不足以支撐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地講解語法知識。除此之外,在考試中確定不考學生死板教條的漢語語法知識是語文教師幾乎不講、學生不學漢語語法知識最重要的原因。當前很多中學生乃至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低,學生在網上交流的時間較多,網絡用語的不規范現象也比比皆是,影響了學生的交流活動。
首先,在我們經常會提到的、簡單易懂的漢語語法知識中,語法教學的內容都安排在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三年,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幾乎沒有任何這一方面的練習和訓練;在進入高中之后,語文課堂會涉及一些語法,比如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詞類活用現象和試卷中的病句題等。
以新課標教材為例,如《寡人之于國也》中“雞豚狗彘之畜”的意思是“畜養雞豚狗彘,其中“畜”是動詞“畜養”的意思,“雞豚狗彘”是作為賓語出現的。原本動詞“畜”應該放在賓語“雞豚狗彘”的前面,但是原文卻放在了后面,成為賓語+之+動詞的形式了。學生在初中沒有進行過簡單的語法知識的訓練自然不理解,造成了翻譯的時候茫然無措的局面。雖然這些題型在各種考試中占的分量并不大,但是學生自身漢語語法知識的條理清晰、基礎良好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很重要的意義。
其次,漢語語法知識的內容較多,整個漢語語法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沒有足夠大的課外閱讀量,缺少學某一類知識的思維能力如何能學好知識。
最后,初中三年孩子們漢語語法知識的底子沒有夯實,勢必會影響高中語文學科的學習,不管是從理解文言文的角度還是從應試的角度來說。就像蓋房子一樣,地基沒有夯實就往上面壘磚添瓦,拋開影響美觀的一面不說,地基打不好往上壘越困難。
韓雪屏認為:“百年的語言知識及教學得出了一個寶貴經驗,就是語言知識的學習要結合學生的聽說讀寫言語實踐,語言知識的教學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部編版初中語文課本在語言知識的編制上具體表現為:壓縮語言知識量,以課后介紹的方式呈現知識,知識介紹所用實例幾乎都出自課文。至于修辭,以練習題方式呈現,便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運用。總之,該套教科書體現了編者注重將語言知識運用于言語實踐的理念。
還有“讀讀寫寫”欄目,凸顯了編者對詞匯積累的重視。只是,字音、字形是事實性知識,如果學生僅掌握詞的音、形,就只能認讀、書寫詞語,并不能在閱讀中理解該詞,也不能將之運用于語言表達中。學生要想自如地運用這些詞語,還需做到如下幾點:一是積累詞語的詞義;二是能根據具體上下文推知詞的語境義;三是能分辨詞的褒貶色彩、語體色彩;四是能明白詞語的搭配習慣以及它的句法功能等。只有做到以上幾點,學生才算基本掌握了這些詞匯,而這樣一個過程恰恰需要語言運用知識的指導。
初中漢語語法知識教學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初中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所以中學生的語法知識課程不是枯燥地死記硬背某種概念的課程,而是和口語交際、寫作緊密聯系的實踐課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語法概念深入淺出,練習題目要透徹明白,而學生所做的所有的練習之類的漢語語法內容,都是應該為提高學生漢語語法表達能力服務的。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邏輯思維能力不強,所以在講解漢語語法知識的時候要考慮到這個階段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接受水平,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寓教于樂,將枯燥的漢語語法用新穎的形式表現出來,吸引孩子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一般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常見的一百多個文言實詞和十多個文言虛詞。“學習中總結教材中常用的文言句式、文言虛詞實詞的作用,注意在練習題中活學活用”。我們現代漢語的很多詞匯是從古代漢語中演變出來的,古代漢語的學習有助于促進現代漢語的學習;相反,現代漢語的學習也對古代漢語有很大的助益作用。所以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用古代漢語的知識去分析現代漢語的相關語法知識。
古代漢語實詞的活用現象很多,學生能夠掌握古代漢語重點實詞詞類活用的相關規律和用法后,對于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詞性,就能很好地理解。
總之,新課程改革提出不必系統、完整地學習修辭、語法知識,提出“隨文”學習的主張是值得肯定的。呂叔湘先生早就提出初中生不必系統學習語法知識,只需隨文學習就行。本套教科書在修辭、語法上采用了隨文編排的方式,尤其是將修辭知識的介紹放到課后練習題中的嘗試是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
漢語與西方語言屬于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詞匯和語序在漢語的表情達意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語言知識教學應將重心由語法轉移到詞匯上,人教社資深編審顧振彪提出中學語言知識教材應以詞匯為重點。當然,詞匯教學決不能止步于“讀讀寫寫”,這只是第一步,學習詞匯關鍵還是在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