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嫻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東源中學,廣東 河源)
核心素養,一般指的是通過在學校的主動學習,逐步養成的一種適應社會壓力和促進自身發展的能力。在核心素養視闕下,對于學生的評估不能只靠學習成績的高低好壞,還應該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而今高中歷史教學中,往往過分注重歷史學習的應試性,忽略學生的學習感受,學生也認為歷史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在課堂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不僅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影響了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在核心素養視闕下,高中歷史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創新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人文地位,增強歷史課堂的互動性和高效性,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歷史教師是高中生學習歷史的傳授者和引導者,要想促進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歷史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歷史教學理念。在歷史課堂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師生關系平等相處,構建和諧的歷史課堂氛圍,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在轉變歷史教學理念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應該重視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和引導他們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由此推動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歷史素養的提高。同時,教師還應該經常在課堂中運用歷史典故,運用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以史為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核心素養視闕下,教師應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主動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成效。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相互探討,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增強歷史課堂的活躍性和高效性。在學習完一節課或一個單元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結構進行整理,梳理所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自主總結能力。通過歸納和整理,學生對歷史事件能全面掌握,并通過客觀評價,對歷史發展規律進行找尋,對歷史的本質進行揭示,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力等。
某位中學歷史教育專家說過:“過去,我們告訴學生歷史上發生了什么,希望他們能記住歷史?,F在,我們和學生一起從多角度探尋歷史,希望他們對歷史進行思考和認識,從中汲取智慧?!毙抡n改下的歷史教育不僅僅是教與學,更重要的是把握拓寬歷史教學的深度,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對于現代的高中生而言,歷史學科的知識內容同自身生活是存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距離的,因而其對歷史的深度體驗變得非常的不容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加強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與學生經驗的聯系、與時代發展的關系,來拓寬歷史教學的深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由于高考的壓力,目前高中教育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很多學生學習歷史都是以好成績為目標,忽略了歷史對于自身核心素養的作用,這種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讓學生缺乏歷史意識,忽略歷史意義。在核心素養視闕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轉變已經展開,很多高中歷史課堂已經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擁有創新思維和以史為鑒的品格。因此,把核心素養理念運用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利于促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把核心素養運用在高中課堂教學中,要求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在核心素養視闕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打破了“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核心素養視闕下培養學生的歷史觀、歷史文化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感性思維,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學會熱愛歷史、尊重歷史、了解歷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正確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了方向性,在核心素養視闕下的高中歷史課堂需要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把握教學深度,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促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并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