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俊文
(山東省日照市日照第五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各個學科都在不斷深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科素養予以關注,良好的學科素養有助于學生學科學習效率的提升,這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也是如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注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還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能力的提升,確保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識,提高學生常規物理問題的解決能力,從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注重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打造高效物理教學課堂,教師需要對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態度予以高度關注,但是就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學而言,很多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學生體驗物理學科研究過程中的科學精神,以致很多學生認為物理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考試,進而影響到學生對真正物理學習價值的感受。為了能夠使學生對物理學科價值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相關的物理學科發展歷史內容,使學生對物理發展過程中科學家們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有所了解,真切感受到他們在哪些方面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高中物理教師除了需要將教材中蘊含的偉大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物理學發展歷史深入地進行挖掘之外,還應讓學生對物理概念及規律的出現、形成過程進行了解,由此使學生的物理知識探究興趣得到真正激發。比如說,在開展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講解發現牛頓第一定律時都只對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所提出的不同觀點進行了描述,尤其是對伽利略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進行了重點突出,而用“這個錯誤竟維持了近兩千年,直到三百年前,伽利略……”這一句來概述了曲折的歷史過程,很多學生都會疑惑為什么沒有人在這兩千年前的歷史過程中提出不同的觀點呢?為什么牛頓所提出的觀點會變成第一定律呢?倘若教師只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將對牛頓所作出的貢獻完全無法理解,更無法理解為什么會至今一直沿用牛頓第一定律。因此,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對研究和發展物理學的過程有充分的了解,由此才能夠對蘊含在其中的思想和方法有清楚的認識。
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換言之,需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弊端,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高中物理學科包含有較多的實驗探究內容,教師應圍繞實驗探究內容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親自進行實踐操作和親歷,由此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發現、思考、分析和解決,使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思維得到有效培養,促進學生通過實驗情境自主建構物理知識。比如說,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對相關實驗進行設計,一方面確保該實驗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注重該實驗內容的探究性和啟發性,使學生通過該實驗能夠對教學知識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換言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其實驗過程進行自主設計和參與,使學生能夠實現對物理知識的自主建構。首先,教師需要設計相應的實驗問題情境:“下落得快的物體是不是一定都是重的物體?”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其探究實驗進行設計:“將紙片這種相對較輕的物體與金屬片這種相對較重的物體作為實驗的主要材料,用二者開展自由落體運動實驗進行比較。”另外,教師還需引導學生繼續設計探究實驗:“下落速度一樣的兩個物體,他們的重量是否一致呢?倘若有兩個不同形狀的紙片,但由于它們的重量相同,那么他們的下落速度是否會不同呢?”學生會在教師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對其探究實驗進行設計:“將兩張相同重量的紙分別攤開和折疊成團,并用其開展自由落體實驗。”通過這樣的教學實驗形式,學生能夠自主總結實驗過程和結論:受空氣阻力影響,折疊成團的紙片受空氣阻力較小,所以它比攤開的紙下落得更快。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打造有必要注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升,它對于物理學科價值的體現具有重要的意義。高中物理教師不僅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與育人理念緊密結合,將物理學科優勢充分利用到課堂教學中,巧妙融合創新的思維方法以及真實的歷史科學精神等內容,同時,教師還應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使學生的物理學習需求得到滿足,促進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提升。
[1]邢艷艷.探究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學[J].高中數理化,2014(20).
[2]余華云.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探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