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雯
(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學院)
現階段,核心素養猶如一枚深水炸彈,在整個教育行業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那么,核心素養是不是一個新生事物呢?顯然不是。有人認為核心素養是課堂三維教學目標在新時期的新發展,也有人認為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新發展。那么,什么是核心素養呢?簡單來講,核心素養就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自身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結合不同的學科內容與特征,核心素養有著不同的內涵與外延。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發展學生的時空觀念、發展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歷史價值觀等。下面筆者將以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為依據,結合相關教學案例,淺顯論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一些策略。
時空觀念是初中歷史學科中需要發展的學生核心素養之一。歷史本就是一個縱橫交錯的時空體系。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必須要細梳一些歷史事件,詳解一些歷史人物,而這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都是置于一個立體的時空空間之中的。因此,學生在細梳這些歷史事件、詳查這些歷史人物的過程中就會順其自然地建構起一個三維立體的時空空間。與此同時,他們的時空觀念也會逐漸建構起來。
比如說,在教學人教版(實驗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引領學生熟練掌握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元謀猿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情況、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點等。尤其是在學生對比學習這幾種遠古居民的距今年代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學生的時空觀念自然建構了起來。元謀猿人:最早,170萬年;北京人:70萬~20萬年;山頂洞人:1.8萬年。
在教師的步步引領下,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逐漸梳理出了一幕幕歷史事件,了解到了一個個歷史人物。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學生的時空觀念也就順其自然地建構起來了。
史料實證能力是歷史學科中需要發展的學生的核心素養之一。事實上,史料實證過程正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在新課程目標下,倡導探究性學習,初中歷史也不例外,探究性學習是學習初中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基于此,教師可以引領學生立足初中歷史教材教學內容,以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為契機,指引學生在探究學習初中歷史學科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發展自身的史料實證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原始的農耕生活”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探究性學習。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歷史圖片:讓學生探究學習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成就中,有哪些農耕經濟現象?此外,筆者還讓學生探究學習各種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原始農業中的生產工具與產量之間的關系,原始農業與漁獵之間的關系等。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富有成效地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學習了初中歷史教材中的相關內容。與此同時,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也逐漸發展了自身的史料實證能力。
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還包括培養學生正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顯而易見,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形成并不是一個一朝一夕、生搬硬套的過程,而是一個經年累月、潤物無聲的過程。此外,初中歷史的學習也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眾所周知,對于歷史的學習,必須要采取辯證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扎實有效的辯證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唯物史觀。
比如說,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新文化運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讓學生利用辯證法進行了學習。在筆者的指引下,學生辯證地學習了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內容以及新文化運動的性質等。
在教師耐心細致的指導下,學生興致高漲地進行了辯證學習。學生辯證學習歷史,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域,還讓學生形成了初步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對比法學習歷史,并以對比學習為平臺,順其自然地幫助學生建構清晰的時空觀念;教師要指導學生富有成效地通過自主探究學習歷史,并以自主學習為渠道,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良好的史料實證能力;教師要指引學生扎實有效地運用辯證法學習歷史,并以辯證學習為方式,層層遞進地形成正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教師要通過幫助學生建構清晰的時空觀念,促進學生發展良好的史料實證能力和指引學生形成正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來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教師要讓具有良好核心素養的學生,在未來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圓夢者。
[1]李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J].教書育人,2017(4):55.
[2]江海云.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5):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