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月
(吉林油田高級中學)
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中,一般學生都會在初中階段接觸一些比較基本的知識,進入高中階段之后,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學知識,而且很多化學實驗都是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完成的,并且根據自己的操作不斷地進行創新,進而找到化學知識學習的趣味點,產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在進行教學時,老師應當引導學生結合初中化學知識來學習高中的化學知識,并且要使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幫助學生快速地融入比較深入的化學知識學習中。
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首先需要改變的是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懂得如何去假設和猜測化學知識中的內容,并且學會主動思考問題。在進行化學教學時,老師必須要明確學生的主導地位,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教學內容,并大膽地進行假設,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打破傳統的教學弊端,獲得更好的教學質量。并且,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老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和興趣,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疑問并思考,然后主動去尋找答案。而且,老師必須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進而找到學習化學的方式方法,為以后的化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例如,在學習分子的空間構型時,需要了解分子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共價鍵的方向,而最終的決定因素是一些雜化軌道的方式,并且可以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就像雜化軌道的概念,可以先讓學生思考甲烷分子的軌道是怎樣形成的。首先,雜化的概念是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過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重新組合,形成一組新的軌道。而形成甲烷分子時,中心原子的2S和2PX、2PY、2PZ四條原子軌道發生了雜化,形成了一組新的軌道,也就是四條SP3雜化軌道,這些SP3雜化軌道與S軌道不同,與P軌道也不同。以此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進而知道最終的結果。
高中階段的學生在思維方面還是比較活躍的,所以,他們的求知欲還是較強的,所以,高中階段也是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最佳時間段。因此,在進行化學教學時,必須要選擇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實驗,以此改善教學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噴泉實驗,也就是氯氣和氫氧化鈣的反應,在500ML的圓底燒瓶里收集滿氯氣,再加入10G的氫氧化鈣,塞緊帶尖嘴的玻璃管的膠塞,小心地搖動燒瓶,讓氯氣和氫氧化鈣發生反應,當其反應充分后,再將玻璃管插入盛有紅顏色水的燒杯中,打開玻璃管上的止水夾,燒瓶內就會出現美麗的噴泉。通過學生自己操作,可以非常有效地了解實驗的原理和化學方程式,進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化學是一門生活的學科,它可以有效地展示生活中很多難以解說的現象,所以,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的實際例子出發,進而深入地學習化學知識,并掌握相關的內容。例如,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煤氣,很多裝有液化氣的煤氣罐在使用完之后,搖動時經常會聽到晃動的水聲,但是,這種有水聲的液體絕不能私自亂倒,主要的原因是這種液體是含碳較多的烴,它的功能和汽油一樣,是屬于易燃燒的液體,所以,如果我們隨意亂倒,很有可能會引起火災事故。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就像一些煤氣爆炸事件,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生活中的化學處處都有,只需要學生懂得如何去發現,并懂得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釋這些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尤其是生活中很多化學原理,都是與居民生活的安全有關的,所以,學生必須要懂得將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這樣也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并激起自己對化學知識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的化學教學,老師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學生應當轉換自己的思維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導,老師為輔,進行相應的教學。并且,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老師要多加鼓勵學生自己去問、去想、去猜。了解化學的性質和目的,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解釋生活中的化學,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1]王達.淺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創新教育[J].科技資訊,2014(18):165.
[2]郭強吉.高中化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4(12):49-50.
[3]李萍.新課改下對高中化學實驗創新教育之我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15.
[4]陳夙翔.高中化學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才智,2008(5):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