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果州
(四川省蒼溪縣東青初級中學校,四川 廣元)
語文作為初中課程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通過不斷優化語文教學,不論是對學生人身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樹立,還是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夠推動初中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重視、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為學生拓展出更理想的發展空間,優化授課效果。
作為一門語言知識學科,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授課內容、方式的新穎豐富性之外,還要注重自身思想情感的恰當融入,引用更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肢體語言來授課。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直保持過于嚴肅的狀態,不僅會導致課堂學習氛圍陷入沉悶,也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學生也會因為懼怕教師不敢與其交流,更不敢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不僅會影響授課效果與效率的提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善于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與學生互動交流,感染每一位學生,為其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使其將自己的看法、見解積極表達出來,進而逐漸形成擁有自身特色的語文學習方法[1]。
在初中語文課堂學習中,對于文化知識學習,除了要注意聽、看之外,還要及時記錄筆記,準確把握教師的講解思路,注重完善知識結構的構建,為其思維能力的綜合發展提供有力保證。對于初中生來講,其在學習、成長中不論是心理還是生理狀態都會發生較大變化,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思維也處于一個相對活躍的階段,但由于缺少生活經驗,經常會產生一些較為偏激的想法,難以從理性角度來看待周邊事物的一系列變化,在語文教育中,通過不斷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也能夠從整體上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為此,教師應從不同層面給予深入分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獨立空間,讓其對文章結構進行獨立總結,簡要概括文章主題,同時進行豐富素材的積累,然后將其科學、靈活地運用到作文寫作之中,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激活、拓展,也能夠使其語文綜合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2]。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孔乙己》這篇文章時,就讓學生先深入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將文章整體脈絡理清,對其中一些好詞好句、段落進行賞析,在此過程中,對于文章學生不僅要有自己的看法,還要能夠回答相應問題,對其中一些有效、沒用的信息做出準確甄別和把握,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為其設計一些針對性練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創造良好條件。
所有事物的進一步發展都離不開創新,語文學習也是如此,對于教師來講,不僅要及時更新自身教育理念,還要引用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構建更生動、高效的語文課堂。而對于學生來講,要懂得從不同層面、角度去分析相同問題,不斷拓展自身思維空間,積極接觸一些新鮮事物,由此產生更多靈感,基于此,不斷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真正做到緊跟時代發展。為此,在日常授課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采用更新穎、科學的方式來探索事物發展規律,全面激活其創新思維,以此來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也只有這樣,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才能夠積極主動面對,才能夠沉著冷靜,懂得從不同思維層面來尋找解決方式。比如,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講解一些結局并不是很理想的故事,對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嘗試續寫文章,進而在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的同時,也能夠讓其對文章主題有進一步理解[3]。
語文知識源于生活,作為一門與實踐密切聯系的學科,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基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讀書活動、演講、辯論和詩歌朗誦會等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突破課堂、教材束縛,真正深入社會生活,增強生活體驗,以此來對生活做出更深刻的思考,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不論是對學習環節與成果的優化,還是對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不同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采用更科學、完善的策略方法來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