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生俊
(重慶市江北中學校,重慶)
高中生正處于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高中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深受高中學科教學的影響,高中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生涯與高中階段接受的價值觀教育有著重要聯系[1]。因此,高中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價值觀教育作用,讓學生能夠利用正確的價值觀來認識社會、感悟生活,幫助他們今后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品德。目前,在高中教育階段,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高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逐步轉變和調整高中學科教育的教學方式。此外,新課改還要求高中教學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讓價值觀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
絕大多數高中歷史教師都缺乏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視,他們在課堂上自始至終都是圍繞歷史習題分析講解歷史事件,如果課堂上有剩余時間,不是與學生探討發生這些歷史事件的原因,而是讓學生硬生生背下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和教師給出的歷史意義。久而久之,學生僅僅只把學習歷史當做一項任務來完成,無法激發對歷史學習的興趣,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絕大多數高中歷史教師至今仍然沿用古老陳舊的教學模式,在講解歷史事件后,通常都通過強行灌輸的講解方式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使得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價值觀念。
絕大多數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是緊緊圍繞歷史事件來講解,他們并沒有結合現實,與當代社會進行聯系,這讓死記硬背這個理念在學生的歷史學習中根深蒂固,認為歷史就是一項通過記憶就能完成的任務,是一門只要背誦就能學好的學科,使得學生漸漸忽視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失去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事件發揮著重要的教學作用,是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高中歷史事件實際上就是高中歷史知識的載體,其歷史教學體系框架相對較為清晰,主要以時間軸為主[2]。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結合這一特點,充分、合理地利用歷史事件對高中生進行價值觀教育。高中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在對歷史事件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創建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遵義會議這一歷史事件時,可以先讓學生講解歷史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然后讓學習自己模擬一個情景劇并扮演其中的歷史角色,以表演的方式探討歷史事件的內容和意義,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其中的價值觀。最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遵義會議召開的視頻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產生情感共鳴,從而達到價值觀教育的目的。
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革新價值觀教育教學模式,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愿意接受教師的價值觀教育。例如,教師在講解南京大屠殺事件時,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相應的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學生更真實地了解和感受南京大屠殺的殘忍,更真切地體會到當時人們的生活遭遇,以及南京大屠殺事件對我國造成的惡劣影響,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紛紛發表各自的感言,并對自己的感想進行總結歸納,從而達到價值觀教育的目的。
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歷史事件時,不要僅僅只是圍繞歷史事件片面地進行講解,讓學生的思維永遠只滯留在歷史的過去中。教師應當將歷史與當代現實相關聯,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歷史事件,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當下時事,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教師在講解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事件時,不是只讓學生看清中國曾經的懦弱就達到學習的目的了,還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當下的繁榮富強,將歷史與現代社會相結合,使學生增強對中國的愛國情懷,從而達到價值觀教育的目的。
總而言之,現階段高中生心理等各方面還不夠成熟,高中歷史作為高中學科教學的一項重要學習內容,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中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格外重視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培養。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巧妙地運用高中歷史事件,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聆聽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價值觀問題,讓學生以健康的價值觀看待問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正確認識我國當代的發展,吸取前人失敗的經驗教訓,為國家更加穩定地發展和人民更加幸福地生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