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艷
11月15日上午,在主題為“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促進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十屆投資北京洽談會上,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各區篩選了60個投資項目向民間資本集中推介,投資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
11月19日,《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發布,22項主要任務、298項任務清單,勾勒了近三年北京市營商環境改革的“時間表”和“施工圖”。
五天之內兩場重磅行動,只是北京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中的一段剪影。自2017年9月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啟動營商環境改革,一輪又一輪的政策與實踐紛紛落地,這場改革正在不斷被推向更深層次。正如北京市市長陳吉寧所說: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這一年,北京做了什么?
2018年上半年,北京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2.4%,其中,科技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640.5億元,增速7.8%,占GDP總量達11.7%;新注冊科技型企業37113家,累計達532620家,同比增長12.89%;認定登記技術合同31490項,同比增長8.2%,成交額2063.1億元,增長25.2%。
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
2017年9月,北京市印發《關于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從投資環境、貿易環境、生產經營環境、人才環境、法治環境五大方面,推出26項改革措施和136條政策清單,系統部署改革任務。在當天的發布會上,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談緒祥談到,實施方案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加快“智慧政務”建設為重要抓手,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在簡化審批、下放權限同時,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在實現手段上,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推進數據共享,最大程度利企利民,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不添堵。
2018年3月,以世行營商環境評價為契機,聚焦辦理施工許可、開辦企業、獲得電力等重點環節,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務委、市工商局、市金融局、市高級人民法院、市電力公司等單位,精準制定了“9+N”系列政策措施,更有針對性地來解決企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比如在企業跨境貿易方面,采取多項舉措優化報關報檢和查驗,便利單證辦理,推廣應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動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范和管理標準,進一步提升做事規則的國際化水平。
2018年7月31日,北京發布深化改革行動計劃,涉及九大方面117條改革舉措,其中29條改革內容涉及營商環境,內容量最多,也足以見證北京對營商環境改革的重視。北京將如何繼續優化政務服務,讓信息取代企業、群眾跑腿等改革舉措,都明確寫入了這份深改行動計劃中。
2018年8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全國營商環境試評價結果,在22個試評價城市中,北京總排名第一。此次試評價的指標體系,是在借鑒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基礎上,從衡量企業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資吸引力、體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三個維度構建起來的。此次評比,北京在衡量企業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資吸引力兩個維度上都排名首位,體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居前列。
2018年11月19日,緊扣國家試評價的23項指標,結合北京創新發展和服務業擴大開放的實際,北京又編制出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
一年多來,北京營商環境優化力度不斷加大,政策舉措越來越精準細化。
這一年,營商環境變在哪里
過去一年多的努力讓北京營商環境有了哪些改變?企業的感受最深。
營商環境改革啟動以后,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北京市供水、供電、燃氣、熱力、排水、通信6家市政公用企業的服務事項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市政公用企業的服務效能、服務行為也按照市政務服務中心制定的考評標準進行統一規范,納入市政務服務中心的統一監督管理,將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理等工作機制納入統一考核要求。公用基礎設施服務商也針對企業難點、痛點推出了一系列便企利民新舉措。例如在獲得電力方面,針對小微企業報裝接電報務過程中,面臨的電力專業人員缺乏、成本承受力差、自身用電管理能力不足等現實問題,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自2018年2月8日正式啟動助力小微企業獲得電力報裝接電“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專項服務行動,全力精簡流程環節,加快接電速度,降低接電成本。位于海淀區上莊鎮白水洼村的中國京西皮影非遺園,便成為“三零服務”舉措的受益者。
劇團團長王熙介紹,劇團搬遷落戶至上莊鎮白水洼之后,由于園區占地面積比較大,各類創作、排練、演出、演員生活及袖珍人治療藥品冷藏等各類房屋基礎用電設備較多,但原有用電方式是與旁邊用電客戶共同用電,并且用電容量比較低,用電負荷大點了就很容易跳閘,冬天和夏天的時候都不敢開空調,演出的時候為了保證演出設備及燈光、音響等設備的正常運行,只把有觀眾的演出場的空調開開,其他地方的用電設備都不敢開,大家生活區里的空調等用電設備都不敢用,冬天屋子里特別冷,夏天屋子里特別熱,而且冰箱內還保存有演員日常必備的藥物,根本無法滿足演出及基本生活的正常用電需求。為改善這一現象,劇團通過掌上電力APP申請了用電報裝,通過“三零服務”,從報裝到接電全程只花了5天的時間,并節約投資成本10萬元。王熙由衷地說,“三零服務”讓劇團深刻感受到了電力公司便捷、高效的服務,而且為我們袖珍人藝術團體這樣的公益性小微企業提供了實打實的幫助。
2018年3月28日,北京國、地稅局聯合推出全市首批144項辦稅業務“最多跑一次”清單,清單推出后全市納稅人辦理清單范圍內報告類、發票類、申報類、備案類、證明類等五類事項,在資料完整且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前提下,最多只需要到稅務機關跑一次。同時,北京市稅務局作為省內稅務通辦全國首批試點單位,以全市通辦為突破口,進一步厘清稅務機關與納稅人的關系,通過數據信息互通、前臺后臺貫通、內部外部聯通,打破屬地辦稅屏障,圍繞“去管理員化、去屬地化、去全職能化”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現代化稅收征管體系。全市納稅人可根據辦公場所和自主需求,自由選擇辦稅地點,跨區經營稅戶不再奔波兩地,納稅人還可通過微信實時了解排隊擁堵程度并主動選擇辦稅地點。
記者從北京市稅務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日常涉稅業務90%以上都可以上網辦理,尤其是網上申報占申報業務總量的99%以上。以2018年6月為例,北京市納稅人網上辦稅業務量占比92%以上,自主辦稅占比5%以上,窗口辦稅比例不足3%,真正實現“網上辦稅為主、自助辦稅為輔、實體辦稅兜底”的辦稅模式。2018年1-7月,北京市通過微信取號95萬次,預約辦稅52萬次,是去年同期的4倍。記者在海淀政府大廳隨機采訪的一位正在辦理稅務報到的女士告訴記者:“稅務報到是開辦企業中一個挺重要的環節,以前辦理這個業務,需要幾天的時間;現在網上提交,審核很快,來了以后,半個小時就辦完了,而且來這一趟就行了。”
提速體現在方方面面。據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透露,在企業開辦方面,北京市按照“能整合的盡量整合,不能整合的全面提速”的原則,將企業開辦7個環節壓縮到2個,辦理時間從24天縮短到5天、壓縮近80%。同時,設立企業開辦大廳,實現“一窗受理、后臺流轉,一次申報、全程辦結”,建立全程電子化平臺。目前,北京企業開辦通過全程電子化方式申請的已占八成;免費為新設企業刻制公章,預計每年將減輕企業負擔6000萬元。2018年上半年,中關村科技型企業新增注冊16218家、同比增長16%。
北京還通過建立“多規合一”協同平臺等舉措,將社會投資建設項目辦理時限從原來的109個工作日壓縮至45個工作日以內。
此外,京津兩市還在跨境貿易領域建立了聯動工作機制,京津商務部門簽發的自動進(出)口許可證審批時限由3至5天壓縮到1天,發布天津口岸“一站式陽光價格”清單,實現收費規范透明。
優化營商環境,不僅讓企業得到了便利,也讓政府一線監管人員嘗到了甜頭。
為解決市場監管中數據資源分散、監管導向模糊、監管資源不足的難題,2018年1月,北京市工商局推出“市場監管風險洞察平臺”,聚焦企業個體,以注冊信息為核心,整合互聯網各類數據歸于企業名下,不但對企業全貌一目了然,還能快速定位企業關鍵人,聚焦企業“是誰”;整合企業網站、GIS數據、關聯人查找、失聯企業聯系方式采集等數據,聚焦企業“在哪”;以先照后證、證照分離改革后企業為重點,結合潛在高風險行為和社會關注焦點、熱點監測,聚焦企業“在干什么”。 目前,“風洞”平臺已將北京164余萬家企業納入監測范圍,并已應用于街道、社區、樓宇等信用基礎庫建設,支持基層協同執法、綜合監管、信息公示等數據共享服務,解決了基層監管找不到企業、找不到責任人的難題。如今,“風洞”平臺已覆蓋北京市工商系統,由于其便捷易用、指向精準的功能得到一線市場監管人員的認可。
營商環境的改革,惠及了北京眾多企業,也給政府推動更深層次的改革注入了強勁動力。
持續發力領跑未來
在營商環境領先全國之后,北京將如何持續發力,領跑未來?從11月19日發布的《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中,或可窺見一斑。
本刊記者從當天的發布會上獲悉,《行動計劃》共安排了22項主要任務,并梳理細化成298項任務清單。談緒祥介紹,《行動計劃》將著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務”“北京標準”和“北京誠信”營商環境四大示范工程,突出 “四個更”——更便利、更開放、更優越、更公平。
政務環境將更便利。《行動計劃》提出,要大幅壓縮投資項目前期審批事項和環節。原則上實行一個事項一個部門最多一次審批,能夠通過政府部門制定技術標準規范的,推行企業項目承諾制,逐步取消行政審批。
要通過整合“多規合一”協同平臺、施工圖聯審平臺、聯合驗收平臺、不動產登記系統,實現投資項目審批“一張網”。全面推行統一的投資項目代碼在聯合勘驗、聯合審圖、聯合測繪、聯合驗收、不動產登記等環節應用,實現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
要加快建設不動產登記領域網上辦事服務平臺,加強房屋交易、繳稅、不動產登記系統聯通和數據共享,力爭將不動產登記時限壓縮到1至4天。
增強不動產登記及相關領域信息透明度,實現不動產自然狀況、限制處分信息及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情況等內容公開查詢。
在京開辦企業將更迅捷便利,過去需要24天,現在已經壓縮到8天。《行動計劃》明確要繼續提高開辦企業效率,到2018年底壓縮至3天以內,到2020年底力爭壓縮至2天以內。此外,將實現“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在城六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率先探索部分生活性服務業企業“一照多址”。
北京市將搭建互聯網政務服務總門戶,持續推進“一網通辦”,2018年實現市區兩級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可辦率達80%,2019年實現90%,2020年達到100%。“在實際工作中各區各部門自我加壓,進度安排要比這個更快一些,2018年底就要力爭達到90%。”談緒祥說。
投資貿易環境將更開放。未來幾年,企業最關心的投資貿易環境將更開放。在放寬市場準入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對外商投資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不斷縮減服務業負面清單。在擴大民間投資方面,全面梳理并調整取消非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性住房等領域阻礙民間資本進入的“旋轉門”“彈簧門”政策。
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加快推進關檢深度融合,有效減少進出口環節審批監管事項,年底前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
誠信法制環境將更公平。《行動計劃》在加快打造誠信示范城市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
2020年底前,北京市將建成“個人誠信分”制度,覆蓋北京全部常住人口,守信者將獲得“綠色通道”等便利,失信者將“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寸步難行”,付出沉重代價。
《行動計劃》提出,2020年底前將完成北京市社會信用條例立法,建設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數據清單、行為清單、措施清單等全市統一的信用聯合獎懲“三清單”制度,2020年底前建成覆蓋全部常住人口的北京“個人誠信分”工程,推動信用信息在市場準入、公共服務、旅游出行、創業求職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守信者和失信者將分別得到激勵和懲戒。《行動計劃》提出,將為守信者提供“容缺受理”“綠色通道”便利措施以及“信易+”示范項目激勵措施;違法違規失信者卻要付出沉重代價,通過完善信用黑名單制度,定期公開公示企業和個人失信記錄,將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寸步難行”的失信懲戒格局。
在強化商事案件司法保障方面,北京將制定實施為優化首都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實施意見,將案件平均審理周期控制在180天以內,實現商事案件審判全流程信息記錄并公開。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北京將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提高知識產權侵權違法成本,加快中國(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簡化專利資助申報的流程和手續。
在提升中介機構專業化國際化服務能力方面,北京將大力發展具備多項資質條件的綜合性中介機構,積極培育復合型專業化中介服務人才,加大中介違法違規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
在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方面,北京將加快市場監管領域機構改革,整合工商、質監、食藥等市場監管業務系統和移動執法系統功能,推進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建立完善市場監管風險洞察平臺,推進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常態化。
創新創業環境將更優越。為了給創新人才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行動計劃》提出,將謀劃建設一批城市創新綜合體,根據創新創業主體個性化需求,營造集創新服務、商務、居住、生活配套為一體的宜居宜業創新生態環境。
在深化減稅和納稅便利化改革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在2018年減稅降費400億元的基礎上,繼續落實中央減稅政策,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將企業平均辦稅時間縮短至94小時。
在提高公共設施接入效率方面,將高壓和低壓平均接電時間分別壓縮到80天和25天;將企業獲得用水、用氣、用熱服務辦理環節精簡為2個;2020年實現固定寬帶網絡具備千兆接入能力,重點區域實現5G覆蓋;寬帶資費每年降低10%。
營商環境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打造更便利、更開放、更優越、更公平的營商環境,北京一直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