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文峰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充分體現了時代的要求,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師生真實的各種實踐活動為課程資源;以現實的實踐主題為教學中心和基本線索;以自主選擇的、集體合作的、親身體驗的、直接實踐的學習為教學的基本方式;以促進學生社會化,促進學生的個性養成和人格完善為主要任務的必修課程。
其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四大領域。對于從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任課教師來說,如何設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我校課題組教師通過不懈努力、實踐、研究、探索,深刻地認識到:設計、實施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著力點是在“一個更新”“兩個建設”“三個注重”“四個體現”做文章。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其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四大領域。教學觀念決定教學行為。教師首先必須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完全解脫出來,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教學觀念的更新,可以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可以使科教興國的戰略思想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更充分地體現和落實。
當前,21世紀教育改革的目標是追求創造一種更為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教育,即創造以素質教育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現代教育。傳統教學往往教學內容與進度相統一,遠離學生實際,脫離學生經驗,因而很難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在知識的獲取上,往往會出現有的學生“不夠吃”,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傳統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著老師轉,這樣,不僅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甚至壓抑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無疑為師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的空間。它的核心是學生的發展,這便充分體現了“知識源于實踐”的理論。綜合實踐課上,教師已經不是真理的代言人,更不是權威者,而是一位組織者、參與者、協調者、指導者、服務者和評價者。
首先,基地建設是實施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必要物質條件。例如,涉及關于種植與養殖的內容,學生需要在活動中進行長期的、反復的或階段性的親身實踐,那么田間地頭、日光溫室、畜棚禽舍便成了學生活動的主陣地,倘若他們只是在教室中進行一味地模仿、演示、空談,是根本無法使學生獲得通過體驗而習得知識的。
其次是“教材”建設不是書本,而是社會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要勤于積累素材,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種信息,適時、適度地選取活動內容,并不斷在實踐中提煉和豐富活動內容,進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自編教材。
三個“注重”是指“注重學習”“注重實踐”“注重研究”。教師在豐富自己各方面知識的同時,要努力學習規劃與設計的技能,要努力學習組織、管理與協調的方法,面對紛繁復雜的資料或信息,必須具備主動獲取信息,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注重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實踐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學科研究。教師重點研究學生的發展規律,研究組織活動的方法。一個終點可能有多種途徑抵達,但難與易、遠與近是不盡相同的。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與實踐,研究出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教學新路,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學生的研究是學生不斷發展延伸的源泉,在研究一個問題時,往往派生出許多新的問題,教師要抓住時機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共同把學習與研究推向縱深。

體現內容的新穎性和形式的多樣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學生活動內容的新穎性和形式的多樣性?;顒又?,學生可以根據內容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用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社會等學科學到的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習得”知識?;顒又?,學生可以是推銷員、設計師、舞蹈演員、建筑師……可以根據需要充當各種角色。
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徹底擺脫教師的一言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使表演、設計、操作、想象、創造等能力在自主的基礎上實現了綜合。
任課教師的角色轉換意識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已經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協調者、服務者和評價者。要指導學生有效、高效地開展活動,要民主、靈活地指導學生選擇活動的主題或內容;要組織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及自身的優勢展示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安排好主題實踐活動過程;要處理好師生雙邊的互動關系,對學生的個性特長,思想狀況、社會背景要通過參與達到更深的了解和把握;要協調好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小組、小組與小組、學校與家庭的關系,讓學生在和諧有序的氛圍中進行體驗,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在學生充分活動的前提下為學生創造各種所需的活動資源;對于活動效果及時做出肯定性的評價,要遵循無錯的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不斷步入新的階梯。
體現學生的研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這條起跑線,幫助他們敞開研究與創新的大門。學生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經常有成年人認為異想天開,不著邊際的想法,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要給予肯定。因為,學生活動中出現的種種幻想,很可能就是未來創造發明的起源。例如,學生可能會提出給汽車安裝翅膀,給黃瓜搭橫架,讓植物欣賞音樂等等,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地使他們的這些想法得到嘗試,讓他們的研究意識和創新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
總之,要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一定要做好上述四步曲子。更新教學觀念最重要,只有觀念新,才能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在良好的軌道上運行;兩個“建設”是基礎,它將有助于迅速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無形變有形;三個“注重”要堅持,綜合實踐活動才能持續開展、有效發展;四個“體現”落實好,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長保優勢和特色。我們相信,在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一定會結出累累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