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霞
(山西省懷仁縣第一中學校,山西 懷仁)
作文寫作無論是在語文學習中,還是在考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寫作水平,不僅是教師要面對的問題,也是所有學生要面對的問題。但是,怎樣才能提高寫作水平呢?根據多年教學的經驗,我總結出了四字訣,只要學生能夠從這四個方面著手,提高寫作水平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這里所說的真是真實的意思。真實是文章的生命,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一是要保證所寫的內容不脫離現實的范疇,二是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學生由于接受能力、成長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的影響,每個人都是一個鮮活的,與眾不同的生命個體。看待事物角度、眼光和對事物的感知都存在著差異,學生作文中所體現的內容應該是存在差別的,學生的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但是仔細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編一些內容,空洞無物,脫離實際。為什么造成作文難寫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我認為是生活中缺少觀察,缺少感受,沒有真實感,學生寫的就是他認識中的春天,而這些認識不是通過觀察得來的。
正如福樓拜所說的,“我勸你不要忙于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準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我之所以將“真”第一個提出來,就是想讓學生養成用眼睛看,親身感受,練習好觀察的基本功。我們可以先從周圍觀察起,無論是植物、動物、人都可以成為我們觀察的對象,認真做好記錄,這樣可以為寫作積累素材,同時也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對美的感知能力,為寫好作文打好基礎。
這里所用的情,包括情緒和情感兩個方面,在這里我就不講情緒和情感的區別與聯系了。其實也可以籠統地認為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抒發真情。
我們常說,真情實感打動人心。只有我們在作文寫作中抒發真情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文章更有感染力。
我們學過很多課文,無論是記事文還是寫人的文章,都是通過情感來吸引我們的。如果一篇文章中沒有真情表現出來,那么即使辭藻再華麗,也會讓人感覺到空洞。如何將真情灌注在文章中呢?首先真情來自于真實的體現,寫作的時候盡量寫身邊的任何事情;文中要有我,要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要善于抓住動情點,讓平凡閃現光芒;要豐富自己的情感,讓自己對人和事物敏感起來。當然,要做到這些,還不能缺少了寫作方面的技巧。如寫作手法和文章建構等,但是無論什么,都是為情感的表達做鋪墊的。
如果讓人對你寫的作文眼前一亮,新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是從老的素材中解讀出新的意義來,也可以是一種全新的表達。這就需要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我們大部分的學生,當拿到一個作文題的時候,基本上被固有的思維所禁錮,只能看到事物的一方面,當我們一提筆就是步入別人的后塵,所以說我們要引導學生多方面看問題,深入挖掘題目的含義,從而提出新的思路。或者我們可以逆向考慮,把問題反向思考,這樣打破常規或許能夠找出不一樣來。又或者我們可以進行發散性的想象和聯想,給我們的思維插上翅膀,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視角。
比如,要求寫《寡人之于國也》讀后感的時候,學生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命題為“語言的力量”“孟子偉大魅力”。這樣的寫作都是按照課文的思路在分析,都在說孟子語言的力量之大。這時我們需要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讀。其中有一位學生的題目是“要善于傾聽”,這樣就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語言力量大,在于有善于傾聽者。不然,古代為何有很多君王因為剛愎自用而亡故呢?在眾多的學生習作中,這一篇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當然,創新不是主觀臆造,也不是鼓勵學生去歪曲事實,而是要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有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和新的見解,讓你在眾多的習作中顯得與眾不同,從而受到讀者的青睞。
關于對細節描寫,對文章的提升很多大文學家都表達了自己的見解。老舍說:“每一個動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現出他一點來,他才越來越活潑,越實在……這樣,人物的感訴力才能深厚廣大。”這就說明,一個細微的動作能夠讓人物鮮活起來。
細節描寫能夠以微見大,同時也能夠成為真情實感流露的著力點。文章中的細節描寫,能夠讓我們的文章讀起來更有味道。對于學生細節描寫的訓練,需要學生加以引導。首先是在日記的生活中細致地觀察,能夠抓住事物最能體現特征的點,加以記錄,加以感受。其次就是閱讀大量的經典文章,仔細地體味其中的細節描寫,能夠積累到一些細節描寫的方法,或者形成對細節描寫的某種敏感。最后,就是勤加練習,讓學生有進行細節描寫的寫作習慣,為自己的文章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