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順山
(信陽市第四高級中學,河南 信陽)
基于新課標改革制度,高中歷史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最大程度發揮出故事教學法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價值作用。高中歷史教師要結合現代高中生學習需求特點和學習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融入歷史發展背景故事,這樣能夠調動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帶著探究欲望去學習不同的歷史內容,從而提高高中歷史實踐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綜合學習能力和素質,促使學生全方位掌握理解相關歷史知識。
高中歷史教師在實踐教學課堂融入歷史故事,能夠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中傳承遺留下來眾多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高中歷史教師通過將豐富多彩的歷史故事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營造出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大大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與此同時,歷史故事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其生動性和形象性,能夠讓學生直觀清晰地了解不同朝代的歷史背景知識,加深學生對課堂歷史知識內容學習的印象,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歷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凸顯學生的主體位置,引導學生根據歷史故事發表自身的觀點和想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發散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促進學生歷史學習的全面發展。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要想最大化發揮出歷史故事教學的作用,就必須確保歷史故事在課堂的有效導入。歷史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特點,合理引進學生感興趣又新穎的歷史故事,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例如,歷史教師在講解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章節內容時,可以通過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進行秦朝商鞅變法故事的講解,結合商鞅變法的一系列發展情節內容,從酷刑到商鞅之死,講到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學習欲望參與到歷史故事討論話題中,共同去分析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的重要發展意義以及如何評價商鞅這一歷史人物。
歷史教師在歷史故事實踐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自主探究分析能力的培養,這樣有利于實現高中生歷史學習的個性化發展。因此,高中歷史在歷史故事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將班級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引導組織學生展開歷史故事的自主分析和討論交流活動,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發表他們對歷史故事的獨特意見。歷史教師通過利用歷史故事小組探究互動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還可以有效強化學生對歷史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歷史學習綜合能力[2]。例如,歷史教師講在解鴉片戰爭章節內容時,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將學生分為不同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對有關鴉片戰爭的歷史故事進行探討分析,回答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科學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總結課堂所學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在實際問題解決中。
高中歷史教師要有效地將學校多媒體技術與歷史故事教學結合在一起,通過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演示豐富多彩的歷史故事,根據教材內容搜集下載學生感興趣的歷史故事視頻、音頻以及圖片動畫等,并將其整理制作成課堂教學課件。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新中國成立這篇歷史章節內容時,可以通過在課堂上播放《建國大業》電影的某個片段,促使學生一定程度了解到我國革命先烈前輩為新中國建立所付出的鮮血與汗水[3],能夠認識到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眼前生活,帶著更為濃厚的興趣去學習了解中華民族歷史文化。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師要想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學習綜合能力和素質,促使各個教學環節順利進行,就必須合理運用歷史故事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習,這樣才能夠保障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的科學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