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四中學,甘肅 武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遍使用,發展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已經成為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處在信息技術教學一線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更是責無旁貸。因此,我們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在課余時間自我學習,并且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培訓機會不遺余力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使自己在這方面的專業素養具有較高的水平,從而以更加廣博的知識水平和更加成熟的教學技術為高中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服務,在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基礎上實現教學相長,達到與學生共同進步的理想效果。本文就網絡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策略進行了分析探究。
信息技術相對來說是比較年輕的教學科目,可供借鑒的經驗不多,而且信息技術應用更新速度快,因此教師的學習速度也要與時俱進,爭取與信息技術應用同步,甚至能夠在當前技術應用的水平上有突破和創新。基于這一需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開展教學反思,與更多的人交流自己的應用過程和心得,在發展過程中歸納經驗,總結不足,在對自己的情況有比較明確和系統化的認識之后,進一步提升應用能力。這方面,我校教師通過創建博客平臺,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策略和方式記錄下來,一方面使自己對應用過程有了明確的認識,另一方面,讓更多的同行和有同樣興趣愛好的人參與討論,總結在信息技術應用過程的優點與不足,有效提升自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我校高二年級信息技術教師建了信息技術教學網站,與大家交流互動,實現資源和方式的共享,卓有成效地突破了許多教師在技術應用過程中的瓶頸,提升了教師的能力。
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能力的提升與教學過程充分結合,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一方面利用這一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切實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例如建立電子教學檔案,就是一個很好的應用信息技術的范例。教師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信息技術展開,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也往往以電子形式展現,因此,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中的原始資料進行梳理,然后作為電子檔案的一部分保存下來,日積月累,教師的整個教學都得到有效地梳理、分類、保存。電子檔案的建立首先可以直觀地展示教師的勞動情況;其次,可以將一些有價值的教學內容、教學成果保存,供他人借鑒和使用;最后,在建立電子檔案的過程中,教師要綜合運用包括網絡信息搜索、課程錄制、ppt制作、局域網設計和使用等多方面的信息技術,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都可以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一直以來,高中信息技術作為非高考科目,在教學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也往往為其他部門或者工作服務,例如為學校電腦進行程序維護、或者建設校園局域網、學生成績匯總等,一時之間,許多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成為學校的“勤雜工”“電腦修理工”,許多信息技術教師因此喪失了提高專業技能的信心,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平時的自我學習過程中,都表現得被動、消極。網絡時代的發展,可以使信息技術教師足不出戶就縱覽天下,教師可以通過在與同行交流的過程中互相鼓勵、取長補短,逐步改變自己的傳統觀念和意識,激發自己深度學習的欲望,自覺鍛煉自己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在這一方面,學校也應當反思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態度,為他們提供更多技術培訓和交流的機會,促進教師的深度學習。為此,我校開展了信息技術教師深度學習教研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明確了深度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向。針對教研內容,學校對教師教師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培訓:基于網絡的問題技能,即利用BBS、Google論壇內容、QQ以及網絡教研平臺提問和獲取問題的能力;搜索和選擇技能,即利用搜索引擎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甄別信息的價值的能力;匯總和整理技能,即利用PPT、Word、Mindmap/Concept map等軟件將自己擁有的資源進行匯總和整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推動了教師應用能力的提升。
總之,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是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教育教學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需要。我們的高中學校和信息技術教師都應當更新觀念,以網絡發展為契機,努力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