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艷
(北京師范大學北海附屬中學,廣西 北海)
音樂是人們用來溝通與交流的另一種方式,它能夠為人類塑造更美的情景。與高中的其他課程相比,音樂本身存在特殊性,它能夠幫助學生放松學習壓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應當加強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力度,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音樂課程教學質量。
目前,我國高中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數理化等重點科目上,對于體育、音樂等課程的課時安排卻嚴重不足。遇到月考、期中及期末考試的關鍵環節,音樂課還要把自己的時間讓給其他科目,長此以往,學生對于音樂課也產生了偏見,認為音樂課就是一門用來放松的課程,教師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學生在課上不吵不鬧即可。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中音樂教師對于音樂課程并沒有展現出強烈的興趣,課上缺乏熱情,課后也不注重對教學資源的搜集,音樂教師受到學生以及其他任課教師的影響,對音樂本身越來越不予重視,久而久之便會導致自身的知識體系匱乏,無法滿足教育的實際需求。此外,一些年輕教師則普遍缺乏教學經驗,對于音樂教學產生盲目的熱愛,致使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不顯著。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拿著教材帶領學生欣賞,并帶領學生清唱作品,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則可以利用鋼琴伴奏,學生跟唱。學生在課上的任務就是聽課、畫重點、學唱歌,學習內容枯燥乏味。由于練歌通常采取大合唱的形式,一些學生偷懶也不會被發現,致使學生無法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將全部的學習中心都放在了重點科目上,對于音樂鑒賞課程則不予重視,許多學生認為,音樂并沒有安排考試,學生也沒有報考藝術院校的打算,因此無需浪費太多的精力到音樂課上,這種危險的現象也導致我國高中音樂教學長期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高中音樂教學的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學生九年義務教育以及中等教育的始末,對此,教師應當加強對音樂課程的重視力度,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建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并試著以更加感性的情感去看待世界,最終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對音樂感興趣的基礎上,才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對此,教師也應當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挖掘,構建創新的課堂教學體系,使音樂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針對不同素質的學習主體,制定針對性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應當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將學生的優點不斷放大,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使學生對音樂學習更有自信。
例如,在學習多彩的民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西北地區的地形地貌特征、建筑物形態以及腰鼓演出等帶有濃郁民族色彩的表演,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當中。
除教材外,教師還應當結合不同課程的主題,選取更豐富的素材內容,一些教師在網上照抄照搬其他教師的教案,致使教學過程略顯生硬,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不高,對此,教師應當在傳統教材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具有現代氣息的音樂作品,使教學內容能夠更加貼近生活。
例如,在學習絲竹相和一章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尋找民間絲竹作品,如《中花六板》《娛樂升平》等,讓學生對傳統的絲竹演奏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播放徐夢圓的作品China-P,其中融入了笛子清麗悠揚的曲調,在此基礎上加入動感電音,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實現了中西文化的有效結合,開創出屬于中國的電子音樂風格。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進一步提升高中音樂教學水平,教師就應當注重對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的利用,創建更加逼真的視覺效果,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旋律的躍動。
例如,在鑒賞京劇《打虎上山》時,教師可以放映名家表演,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演員的表情與肢體動作變化推理出歌詞鏗鏘頓挫過程中情緒的變化,使學生能夠對作品的情感表達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最終展現出更好的音樂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應當對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注重對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進而不斷提高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