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一平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一中學,甘肅 武威)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特點相結合,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直觀體驗教學活動,激起學生的情感反應,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主動參與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對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具有重大作用。高中物理學科知識點比較多,內容涉及比較廣泛,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習有一種懼怕心理,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將深奧的物理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全身心投入物理學習中,增加其對物理知識的感知,從而不僅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
物理知識遍布生活的各個方面,飛速的動車展現著電力的神奇;剎車中體現著的慣性定律;電磁爐、微波爐見證者電磁的力量……可見,生活中處處有物理,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物理問題,感受著物理規律和物理現象。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搬上講臺,在充分整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將生活現象融入課堂中,這樣一種巧妙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相結合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真實的教學情境,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增強了學生的課堂情感體驗,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并運用物理知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有利于其充分掌握物理知識,并學以致用。例如,在討論“繩子末端速度分解問題”時,筆者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了演示實驗:用一根繩子通過定滑輪連接水平桌面上的物體,演示繩子拉物體和物體拉繩子兩種運動過程,讓學生觀察繩子的伸縮和轉動的方向,給他們創設情境以后,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繩子末端速度的分解方法,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有效提升物理教學質量。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實驗為依托,為學生創設實驗情境,這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還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物理學習的主動性。高中物理教學自新課改以來一直倡導加強實驗教學力度,要求教師為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活動,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是小組合作,通過觀察、思考、探究,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更好地投入物理學習中。例如,在學習“探究電磁感應的產生條件”一節時,筆者在課堂上先為學生演示實驗過程,讓學生觀看將線圈、靈敏電流計組成的串聯電路現象,然后筆者再將條形磁鐵插入、停止、拔出線圈,并讓學生指出靈敏電流計的指針變化情況。之后,筆者再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探究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的原因,小組進行實驗任務分配,通過實驗找出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條件,從而共同完成實驗過程。高中物理教師在創設實驗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通過設置實驗目的、指導實驗過程、啟發學生分析并歸納實驗結果,最終促進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提高物理教學的價值,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現如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功能,能夠使物理教學中諸如向心力、電磁現象、平拋運動等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以逼真的動態效果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例如,在學習“能量守恒定律與能源”一節時,筆者在課下收集了幾段因能源短缺而導致生態環境失衡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宏觀感受生態失衡和環境保護的急迫性,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又如,在學習“平拋運動”一節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將平拋運動的詳細步驟以慢動作的形式為學生呈現出來,并引導學生結合自由落體運動和勻速直線運動的知識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需要,從而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之,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應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情境教學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高中物理教學。此外,高中物理教師也應在教學實踐中,多與其他教師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情境教學法,優化教學結構,從而使得教學活動有序、高效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