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芬
(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第三中學)
高中地理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新背景下的教學策略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用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來解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達到更好的地理教育目的。以下是幾點有關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方法。
一般說來,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動力都是來源于興趣。所以,在地理課程學習的課堂上,最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是任課老師營造一個讓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氛圍。那么,如何來營造這樣一個氛圍呢?我們瑞金三中地理教學組一致認為,課前五分鐘的課程導入是一堂課中最重要的環節。這就需要教師在前期備課時做好準備。比如說,準備一些有關生活的話題、與本堂課有關的小故事、一些時政熱點、抑或是最直觀的視頻導入來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跟著教學思路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從而引導到知識點的學習上。一堂課課堂氛圍的營造,課前五分鐘的導入部分是關鍵。引導學生進入一個充滿興趣點的課堂,學習效率自然有所提高,教學效果也顯而易見了。
一堂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教師準備好的知識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吸收。但是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認知水平都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在教師的引導和協助下學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經驗對新知識進行整合吸收。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求教師對地理學科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教學上必須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課堂上時刻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在這個過程中試圖培養起學生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讓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消化吸收知識,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應該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延伸開展,幫助學生輕松地吸收知識,并教育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放到生活中去。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可以通過列舉學生都熟悉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說附近的地理環境等等,讓學生感覺到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地理歸類為文科,但靠死記硬背是無法取得高分的,地理課程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知識點的理解。我們瑞金三中地理教學組多次會議對于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進行探討:任課教師在授課時不能僅僅在乎自己的知識是否全部講完,而應該在乎的是學生的掌握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就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說,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應該具有識地圖的能力,應該熟悉地圖上的分界線,最終才能掌握更多的相關地理知識,如氣候分布等等。學生地理學科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學生知識掌握的關鍵,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要求。
在新課改標準出臺后,以往的教師占主導地位進行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顯然不可取。我們瑞金三中教學組特別看中新課改后的這一點,學校的地理教學組在多次嘗試和總結中得出結論:在課堂上活躍氛圍最好的方法是增加課堂活動。當然不僅僅是地理課堂,在所有課堂上教師都應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活動的設置。
在課堂上教學氛圍是很重要的,這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學生對課堂產生了興趣并投身于課堂學習,課堂效果肯定佳。我們以學校的一個班級為例,我在課堂上運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設置問題討論的環節,讓學生互相合作討論,然后請學生代表發言、代表自己的討論小組陳述觀點,我作為教師只在這個過程中參與點評,取得的課堂效果特別理想。所以說教師在這個課堂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表達描述能力是很重要的,可以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上真正得到鍛煉,快樂學習。
從上述觀點可以看出,新課改對促進學生學科知識的學習具有極大影響。在課堂上,由教師的主導地位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占主導地位主動學習知識,課堂形式更加多種多樣,這就要求任課老師在前期的備課階段多圍繞課堂教學的學科知識點進行課堂設置,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將學生的興趣點調動起來,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起來,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地理學科的學習,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設置討論或者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
[1]熊云志.新課改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4).
[2]李玉強.論新課改背景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變革[J].新課程(中學版),2010(10).
[3]向陽.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探究[J].南北橋,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