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艷
(重慶市六十五中學,重慶)
當前,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的難度逐漸加大,為學生帶來更大學習壓力的同時,也為教師帶來了更多教學挑戰。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現階段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情況不容樂觀,由于實驗教學得不到應有重視,教學模式也十分單一,物理實驗教學課堂收效甚微,既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現實要求,也難以完成初中物理的人才培養計劃。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務必要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對實驗教學的創新研究,為學生營造趣味課堂,本文就此展開了分析與探索。
在認知物理現象與探索其中奧妙的過程中,如果缺少實驗探究,就會導致課堂教學索然無味,學生也只能通過書本靜態感知大自然的變化,這遠不能滿足物理實驗教學生動與形象的要求,但由于很多教師認為物理教學重點在于對公式、定理等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大大忽略了對實驗教學的重視。
通過物理實驗課中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學生對物理實驗教學不夠重視,也不在乎實驗測試,做實驗的過程中也十分散漫。而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物理實驗測試不計入中考總成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十分不利。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多數教師普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在臺下觀看教師做實驗,或是將學生分組按部就班地進行物理實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并沒有進行主動思考與探索,而是被動地完成任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也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積極性。
物理實驗作為學生探索分析物理現象的主要途徑,對于提高學生物理實驗素質以及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要更豐富,突出實驗教學的實踐性,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實踐的機會,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根據學生的喜好開展針對性較強的實驗教學。
教師要通過對學生有效的刺激,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并在實驗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突出實驗現象或結果,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因此,物理實驗教學要想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就必須增強物理實驗的啟發性,避免學生因思維懶惰而不求甚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疑方式營造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發現,有助于學生手腦并用提高創新能力。由此可見,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強化物理實驗的探索性,鼓勵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預測和設想,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實驗,合理選擇實驗儀器,通過實驗對猜想進行驗證,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認知。
在學習浮力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實驗場景,例如讓學生在正常情況下對物品稱重,再將其放入液體中稱重,通過對結果的觀察與分析,讓學生發現浮力的存在;在光學實驗中,教師可以利用鏡子直觀表現光的折射現象,加強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在探究凹、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動手觀察并進行驗證,促進學生物理綜合素養的提升。
為了能夠更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就必須要引導學生發揮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了“溫度”一課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小組錦標賽,讓學生根據溫度計的制作原理進行思維拓展與創作,并根據小組實驗結果評選出優勝者給予適當獎勵。
創新實驗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習印象。例如在講解二力平衡時,教師可以通過邊演示邊論證的方式,讓學生觀察課桌上的文具、天花板上的燈等,引導學生思索二力平衡的具體條件,再進行實驗演練。此外,在學習大氣壓強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抽象性增加實驗趣味性,比如向學生演示覆杯—紙片實驗,引發學生思考為什么紙片沒有因杯子倒置而掉下、受力因素有哪些等問題,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大氣壓強的知識。
綜上所述,物理學科自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實驗探究式教學正滿足了物理學科特性,為學生提供物理實踐操作機會,通過實驗論證物理知識,強化學生對較高難度物理知識內容的理解。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不僅要保證向學生傳授基本理論知識,更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通過組織課外小組實驗錦標賽、設置實驗場景、創新實驗教學法等方式,強化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實現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