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黎偉
(蘇州市第三中學校,江蘇 蘇州)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教學信息化在學校普及開來。教學微視頻在翻轉課堂、在線課堂、多媒體課堂等各種教學活動中,使用越來越頻繁。本質上,教學微視頻起到了知識傳授的任務,而微視頻教學的質量對知識傳授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所以很多老師在研究:如何才能制作出高質量的教學微視頻?有的老師從傳統教學經驗的角度研究,而筆者則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以今日頭條媒體號為載體,利用大數據來研究教學微視頻效果。
筆者用不同的制作了一批教學微視頻共45個視頻,按如下特點進行分類:
(1)按照視頻類型分:概念講解視頻和題目講解視頻,其中概念講解視頻9個,題目講解視頻36個。
(2)按照是否有老師出現分類:老師出現視頻有27個;老師不出現,直接錄屏視頻有18個。
(3)按照標題形式分類:精細化標題分類(例如:高中數列—等差數列——等差數列求和方法)31個,非精細化標題分類(例如:高中數列例題精講)14個
同時筆者有一個頭條號自媒體(今日頭條號媒體名為“不學無數”,讀者在今日頭條中搜索“不學無數”即可找到該視頻系列)。目前該媒體號有3萬的粉絲,運營時間3年左右,粉絲大多是學生。筆者每次在頭條號上發送視頻,頭條號會把視頻推薦給學生,學生即可觀看。頭條號內有學生觀看的詳細數據,研究這些數據,即可用大數據來研究微視頻教學的效果(如下圖)。

本文主要從推薦量數據和閱讀量數據之間關系來說明視頻教學有效性問題。
首先明確兩個數據:
(1)推薦量:指的是一個視頻推送到學生客戶首頁的端數量
(2)閱讀量:指的是一個視頻被學生點開觀看,并觀看一段時間的數量。
再明確學生觀看場景:
(1)學生可以直接進入我的頭條號主頁觀看教學視頻,視頻被觀看后,計入該視頻頭條號的閱讀量,但不計入推薦量。
(2)如果視頻被頭條號推薦給學生,那么它會出現在學生客戶端首頁,那么計入推薦量,如果學生觀看該視頻,同時計入閱讀量。
(3)如果學生覺得視頻很好,還可以用頭條上的分享功能,把視頻分享給其他學生,就會增加視頻的閱讀量。
筆者從大數據分析角度,把每個視頻推薦量和閱讀量進行對比,形成一張二維圖。每一個點表示一個教學視頻,該橫坐標表示推薦量,縱坐標表示閱讀量。
發現圖形有個特點:被明顯被一條線分為兩上、下兩部分,一種是虛線上面的部分,一種是虛線下面的部分。
進一步增加數據量,多次研究,總是發現這樣的特點。
為什么數據會分成兩部分呢?這兩部分視頻數據有什么特點?是否從這兩部分中可以找到一些對教學視頻有效性研究有幫助的結論?
筆者發現,虛線下面視頻是開始沒有閱讀,必須有推薦才有閱讀,隨著推薦的增加,閱讀量不斷增加,基本上程線性遞增趨勢。說明下面視頻,對推薦量有嚴重的依賴,推薦越多,閱讀越多。所以虛線下面的視頻說明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主要依靠推薦量提升視頻觀看。這種視頻效果比較差。
還有一種是虛線上面的視頻,剛一發出,還沒推薦,就有很好的閱讀量,說明視頻本身符合一些學生用戶的需要,被學生爭相轉載傳閱,所以在沒有推薦的情況下閱讀量也很好。這是本身“自帶流量的視頻”,有著很好的閱讀觀看數量。
于是中間的虛線就成了衡量視頻質量的“金線”,金線上的視頻是優質視頻,而金線下的視頻效果一般,還應該有改進之處。我去對比了上下兩組不同視頻特點。
(1)9個概念講解視頻都在“金線以上”,即100%的概念講解題都為優質視頻。
(2)老師出現視頻有19個在“金線以上”,即70%老師出現視頻都為優質視頻。
(3)精細化標題分類視頻有25個都在“金線以上”,即81%精細化分類視頻都是優質視頻。
根據數據研究,發現如下結論:
1.概念性講解的視頻在上方的視頻里面占比居多,說明學生更喜歡概念性視頻的講解。
2.視頻標題類別越細,分類越明確的視頻,出現在上方的視頻居多;標題越模糊,越是大而化之,越容易出現在下面。說明學生更希望明確類型,解決具體問題的視頻。
3.優質視頻中,教師出鏡的視頻占了大部分,而一般視頻大多數是錄屏課,說明學生喜歡看教師出境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
從以上研究說明,無論是在翻轉課堂,在線課堂等教學活動中,須保證視頻盡量講解概念性的內容為主,教師盡量出鏡,并且在線視頻需要分類更加明確。這樣能夠提高視頻教學有效性,加強視頻對知識傳播的正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