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婷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巴吉壘鎮中學,吉林 長春)
物理知識內容較為枯燥乏味,尤其是繁瑣的物理公式、繁雜的物理現象,常常讓學生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如不加以革新只會使學生對物理產生厭煩感,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本文從明確物理教學的目標、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教學活動分層和重視教學活動的實踐四個方面進行闡釋。
首先,物理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多數的學生會覺得物理知識生澀難懂,給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性。同時,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缺乏學習動力,跟不上教師講解的節奏,更談不上配合教師的工作。其次,教學模式缺乏趣味性。為了達到規定的時間進度,教師的講授千篇一律,教學模式固化,不能對問題做到隨機應變。再次,兩極分化的現象嚴重。當物理知識難度增加時,學生的成績會出現明顯的高低區分,使得部分學生漸漸喪失自信心。最后,學生的應用能力較弱。部分教師沒有做到教學生活化,導致學生只會解決課本問題,對于生活中的難題反而一籌莫展。
師資力量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觀因素,因此,教師要以自身職業素養作為著手點,把握好教材的知識體系和框架,找到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認真細致地分析物理的原理和現象,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做到獨具匠心。與此同時,物理教師要做好課程的基礎準備工作,在課前找出課程的重難點內容,針對容易出現混淆的概念加強訓練工作。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展開學術交流活動,不僅局限于校內的溝通交流,還應該到校外去進行系統性學習,以便更好地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為了讓學生在教學伊始就對物理知識產生學習動力,教師要利用教材本身存在的優勢,打破單調,使嚴肅壓抑的課堂變得趣味盎然,讓學生能夠自主投入到物理知識的學習中,在探索實踐中感知物理知識蘊含的魅力。其實,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教師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豐富課堂。例如:在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內容時,針對鐵做的船可以平穩浮在水面上,鐵塊卻會迅速下沉到水里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出當鋼鐵做成船后,排開的液體體積要比其自身所受重力大,即F(浮)>G(重力)時,船就會上浮。而變成鐵塊則會沉下去,是因為自身重力要遠大于水的浮力。以實際生活中常見案例幫助學生加深知識印象,更好地幫助學生拓寬物理思維。
由于學生基礎能力和思維能力存在明顯的不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教師不能在教學中聽之任之,要制訂有針對性的方法策略,幫助學生做好學習物理知識的補救。利用閑暇時間幫助學生做好輔導,將學生合理進行分組,做好幫扶工作。尤其是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后進生,教師要用平等的心態對待他們,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保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科學制定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實現自己的新目標。例如:對優等生要適當拓展延伸教材的內容,讓中等生穩扎穩打學好課程的要點,讓學困生利用業余時間掌握落后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要在復習安排、考試要求和課堂提問等多方面實現分類教學,使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身學習的內容。
物理學習需要科學的方法,然而部分學生卻習慣于死記硬背。其實,要想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對此,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在教學內容的編排方面,要盡可能選擇貼近學生的生活化素材,例如電流、電路、電壓、串聯和并聯等知識的學習,這些內容基本上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所接觸,從課本知識延伸到家里電燈的變化、簡單的電路檢修,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其二,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如在學習壓強這部分內容后,分析寬肩帶的書包背著舒服的具體原因,這樣既能開拓學生思維,又能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在無形之中提升了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要求教學時理論結合實際。因此,物理教師要重點分析教學中面臨的困境,克服困難,通過自身的努力調整教學方向和模式,將新課程思想教育理念貫徹到教學中,逐漸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