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平
(江蘇省丹陽市荊林學校,江蘇 丹陽)
書法歷史悠久,不論是古代書法還是現代書法,一直有著深遠的影響。筆者將針對語文中書法藝術教學的作用和策略,談談自己的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似乎更側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多元開發,挖掘學生的能力,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可是在課堂上,“書法”這一語言的載體常常被其忽略。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書法。從甲骨文到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法可謂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華民族性格中的沉穩厚重、剛直瀟灑,無不淋漓盡致地體現在書法作品中。一些教育家也極為重視書法,我們也經常把書法水平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
每次假期作業,我總是布置學生每天練習一張字,假期開學看著學生認真的字跡,筆者的心中無比欣慰,學生能夠堅持多么不容易。其實,筆者在變相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因為學生養成了練習書法的習慣,將終生受益。這種受益不僅表現在字的美能給人一種愉悅感,更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甚至對學生性格的養成也有很大的影響。
筆者在每次節假日總是布置練字的作業,讓學生在假期中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在玩中學生學會了堅持,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雖說是閑暇的時間,但學生能充分把練字的時間安排好,雖然有的學生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在趕寫,在速寫,但是寫的過程也磨煉了學生的意志。
筆者喜歡歷代碑帖精粹《唐顏勤禮碑》,經常帶著學生一起讀帖,有的學生不知道讀帖讀什么,甚至單純地理解為“看”,他們不知道讀帖其實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藝術,把帖讀到位才能胸有成竹。可是他們在讀帖時,只是單純地看,沒有走心,所以在臨帖時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因此,筆者就帶著學生一起讀帖,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文化的親切感,也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在練習書法時,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真正沉浸在書寫中。如學生練習正楷字,使人穩重、端莊;練習草書使人熱情奔放;練習隸書使人敦厚沉穩……所有的書法練習都能塑造一個人良好的個性,對學生將來的成長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其實這些都為語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常練字的學生,可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發散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用嫻熟的書法抄寫名言、古詩或者優美的片段,這是語文學習的好方法,這樣學生的語文修養也在練習書法中慢慢提升。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很多的大師都是書法高手,他們每個人都是才華橫溢,書藝超群,令人贊不絕口。
經常聽到老師說:“你看,某某學生的字跡多像某某老師。”其實,這純屬正常現象,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課堂上教師的板書就是學生模仿的重點對象。以前學生沒有上過書法班,他們的寫字水平都是跟隨著教師板書練習,所以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語文教師要有感染群體的作用。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書法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讓人賞心悅目,語文教師要帶好頭,不斷地感染周圍的同事,讓他們也熱愛書法,也能養成練習書法的習慣,學習歷代的各種碑帖,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觀察到學生的寫字大多數出現這樣的毛病,一是握筆姿勢不正確,二是坐姿隨意,很多學生坐的姿勢不正確,這樣一來,既影響學生的視力,學生書寫質量又差,而且養成的習慣不好。雖然是個小小的動作,但很能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
在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就是要求學生能把字寫好,可是有的學生初三畢業,字依然歪歪扭扭,這就是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其實書法教學應該從基礎開始,逐步提高,在教學中教師不要讓學生盲目地去寫,而是讓學生找到每個字的骨架,這樣學生在書寫的時候,布局有致,伸縮自如,才能把每個字書寫到位。平時的習慣養成了,學生無論在寫作文還是考試時都能夠把字跡寫清楚,筆畫不多不少,格式正確,標點鮮明。字跡要力求美觀,做到橫平豎直,疏密勻稱,比例適當,偏旁部首重心平衡。書面力求整潔美觀,給人以美的享受。
筆者的學校處處充盈著書法的氣息,能聞到墨香,即使去衛生間也能享受書法的美感,校園文化也時時影響著學生。在學校里,無論是學校還是班級,經常舉行豐富多彩的書法活動,讓學生徜徉在書法的海洋里,享受著書寫的快樂。甚至有時候評比出一、二、三等獎,學生拿著自己的作品喜不自勝,真正領悟到成功的喜悅。
書法和初中語文教學一脈相承,在寫書法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諸多習慣,在學習語文上也是受益匪淺。書法是祖國的傳統藝術,它對于語文教學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二者相互融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