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力
(山東省汶上縣寅寺鎮中學,山東 濟寧)
信息技術在當今時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足見其已經成為科技革命的主流。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要適應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在獲取信息、分析數據和操作計算機等方面要具備較強的應用能力,這不僅滿足現代人才的需要,而且體現了科教興國戰略的貫徹落實,因而學會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在這個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在此基礎上,筆者圍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活動的設計研究這一課題作了如下的實踐總結。
單調的學習內容并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選擇恰當的學習活動主題。教師在選擇學習活動主題時,一方面要注重主題與所選擇的學習內容的相關性。學習活動主題一旦偏離了學習內容,教師就會很難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例如:在設計《圖文混排》這一學習內容時,筆者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淘寶雙十一”主題,讓學生來設計一幅關于淘寶商品促銷的宣傳單,這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將社會熱點與課堂活動相結合,力圖營造生動活躍的教學氛圍,從而讓學生掌握圖文混排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課堂活動的開展形式具有多樣性,即活動內容不同,活動的組織形式也不同,比如小組學習、游戲互動、情景演繹等。以小組學習為例,作為最常見的活動開展形式,小組學習分為組內學習和組間學習兩種形式。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和小組學習活動是相互交叉的,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適合于知識獲取階段的學習,小組學習活動則適合于知識的綜合運用階段。
例如:筆者在教授《信息技術(初中版)》第二冊第二章第六節的《遮罩和配音》中的部分內容時,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遮罩圖層的建立和遮罩效果的實現方法;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了提前準備好的Flash動畫,并提出:我們所看到的遮罩層動畫是如何制作的呢?對此,筆者協助學生進行任務分工,引導他們分析問題,形成假設。期間學生按照自我角色的定位,積極投入小組學習中,根據信息共享,樂于發表個人的觀點,進而提高自身的合作交流能力。
活動環節的設計是針對該學習活動的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并說明其特點。活動環節的設計是整個學習活動的關鍵,只有合理的環節設計,才能有效保證活動目標的實現。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活動的整體活動環節主要有五方面:情境導入、探究問題、展示成果、評價總結、反饋意見,各個環節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它們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同時,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學習活動的開展需要活動規則的約束,活動規則包括教師監管規則和小組規則兩部分。活動監管規則和小組規則都需要在課前準備好,教師在課前向學生說明本次課的活動監管規則,同時,小組成員在課前要制定并明確小組規則。
例如:筆者以《信息技術(初中版)》第二冊的最后一節為內容,要求學生以“設計旅游計劃”為主題,結合對信息技術課的了解和認識,讓學生以小組協作的形式來開展學習活動,以提高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依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運用信息檢索的知識來搜集信息,確定旅游路線,并通過所學的電子表格知識對旅行費用進行預算,然后用Word、PowerPoint等軟件生成作品展示給全班學生。期間,筆者為了保證本次活動的順利開展,為了更好地監督學生的學習行為而制定了如下活動規則:以小組的形式提交作品,作品要緊扣主題;不得在小組討論期間隨意走動;發言要積極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相互幫助,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按時完成自身的分配任務。活動結束后,筆者發現,本次活動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教學知識,而且使他們養成了遵紀守規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活動的設計需要教師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為目標,從活動設計的前期、中期、后期的重要方面出發,把握活動主題,實施正確的活動開展形式,遵循合理的活動規則,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增強他們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