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連成
(吉林省琿春市第八中學,吉林 琿春)
綜合實踐課程的亮點在于“綜合”,核心在于“實踐”。“綜合”即對各個學科知識的巧妙融合、無縫結合以及彼此糅和等。“實踐”,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運用各個學科、各種理論知識靈活自如地解決生活中各種實際問題的一個過程。因此,與其他學科課堂教學相比,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模式都是大相徑庭的。
在初中綜合實踐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夠在清醒認識綜合實踐課與其他學科諸多不同的基礎上優化自身教學方法,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以及重建課堂教學模式,那么,提升綜合實踐課程課堂教學效率也就無異于癡人說夢。下面筆者將在深入學習一些最新的綜合實踐課課堂教學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自身多年從事初中綜合實踐課教學的實際,淺顯地談一些自身對初中綜合實踐課教學的認識與體會。
基于綜合實踐課的學科特征,綜合實踐課的課堂教學不應該是長篇大論式的理論灌輸,而應該是苦樂參半的實踐探究。
之所以說是“苦樂參半”,是因為在綜合實踐課實踐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難。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就能夠真正地品味到綜合實踐課實踐探究活動中的“苦味因子”。但是,當學生在綜合實踐課各種實際活動中經歷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他們就能夠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綜合實踐課異彩紛呈的實踐活動中洋溢著的“快樂元素”。
以初中綜合實踐課程“可再生能源探秘”這一課為例,某教師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采用了長篇大論式的理論灌輸,真的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得欣欣然,而學生在座位上聽得昏昏然。這樣的課堂其教學效率可想而知,必定不盡如人意。而另一位教師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子課題,然后制訂出探究“收集太陽能、利用太陽能”的方案,通過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調查訪問、網上搜尋、觀看視頻等方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太陽能是可再生資源,而且給人們帶來很多便利。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同樣的方式讓學生感知風能也是可再生資源等。
可見,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在初中綜合實踐課中,教師切不可對學生進行大量的理論灌輸。相反,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探究中獲得真知。
毫無疑問,在初中綜合實踐課中,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唯有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才能夠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得感悟,從實踐中習得真知。為了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教師必須要為學生準備一些實踐活動材料,當然,學生自己也必須要準備一些實踐活動材料。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為了避免為學生準備活動材料的麻煩,他們會采取一些“紙上談兵”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寫一些實踐活動方案、過程等。顯而易見,這樣的實踐活動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根本目的是背道而馳的。因此,綜合實踐課程中的實踐活動絕對不能是紙上談兵,而應該是求真務實。
還以前面提到的綜合實踐課程“可再生能源探秘”這一課為例。圍繞這一課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幾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為學生探究的子課題,如(1)什么是太陽能?(2)太陽能給人們帶來了哪些便利?(3)太陽能有哪些優點?(4)太陽能的不足?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子課題分組,選出組長,制訂探究方案。根據方案進行探究學習,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內容。為了操作這些實驗需要準備哪些實驗材料?在實驗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圍繞這些問題,學生就能夠求真務實地去尋找一些解決辦法。
在求真務實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等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在引領學生掌握知識方面,綜合實踐課不應該是蜻蜓點水,而應該是畫龍點睛。具體來說,就是在綜合實踐課中,教師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簡單地運用某項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應該讓學生在運用某項知識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對某項知識有更全的認識、更深的理解、更透的感悟等。
在畫龍點睛式的綜合實踐課中,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夠得到進一步升華,學生的實踐水平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如此一來,綜合實踐又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以初中綜合實踐課程“沖洗馬桶節水的方法”這一課為例,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不僅能夠更進一步地認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還能夠初步了解一些與“容積”相關的知識。比如說,在馬桶儲水箱中放入一個裝滿水的塑料瓶,能夠減少馬桶的用水量,進而達到節水的目的。在這一實踐活動中,正體現了“容積”的相關知識,即裝滿水的水瓶能夠使得馬桶儲水箱的容積減小。
實踐再一次證明,教師精心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這些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平臺升華理論知識,提升實踐水平。
綜上所述,著眼綜合、立足實踐的綜合實踐課旨在引領學生綜合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驗證理論。如此這般豐富的理論知識就能夠成為學生解決各種現實困境的制勝法寶。與此同時,學生學以致用能力就能夠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