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寶安區松崗第一小學 廣東深圳 518100)
小學課堂評價應以“即時評價”為主。“即時評價”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給予的傾向性意見。教師的評價傾向,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感起到即時的調節作用。本文結合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對優化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提出一些思考與建議。
評價有著巨大的激勵潛能,激勵性評價可以使人走向成功之路,關鍵一點就在于使學生有了足夠的情緒安全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沒有壓力和負擔,充滿自信地進行自主學習。
1.激勵性評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懷學生的成長。激勵性評價把學生放在“人”的位置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我評價和為他人評價的主體作用。即時評價要幫助學生縮小相互之間的差距,促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和發展,設身處地地分析情況,理解和幫助學生成為大家的合作伙伴,通過積極評價,提高學生的價值,使評價成為一種關懷的手段,良好的課程與教學發展行為,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激勵性評價滿足學生積極的心理需求。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被贊美,被鼓勵的要求。在教師的課堂即時評價過程中,我們必須確立“多在學生位置上想一想”的觀點,寬容學生的失誤,鼓勵學生的成功,能多元化、多角度地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存在,從而滿足學生健康的心理需求,讓他們樹立對學習、生活的自信。
3.激勵性評價創設氛圍,保持激勵性評價的連續性。在教學中使用激勵性評價手段能鼓勵學生不斷進步,它的關鍵在于連續性,它是在肯定學生一次成功的時候,就為肯定其下次成功作準備,激勵手段的運用需要創造一種整體氛圍,讓學生時刻有機會與成功見面,又時刻萌發對下一次成功的渴求。所以我們必須利用一切可能途徑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激勵氛圍,并保持連續性,不斷激勵,讓學生自我展現,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課堂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評價語應該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存在的缺點,行文要簡潔,不模糊,對于要強調的地方要講得明白,讓學生聽得清楚。除了語言的簡潔,準確性是評價語的靈魂。只有使受到表揚的學生真正感到老師的、同學的肯定是真誠的,才能體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自己有更好的表現。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
1.示范法。心理學告訴我們,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在對學生進行真實評價時,老師的示范作用遠遠勝于說教。如有位教師上《家里來了客人》一課,引導學生思考:客人來了該如何有禮貌地接待。與其老師道理說一大通,還不如老師和學生現場進行模擬表演。讓學生從老師的示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我想這遠比教師先否定他們、再給予方法說教要有效得多。
2.遷移法。是不是所有的學生學習中的生成性信息均要精心利用呢?不一定。我們在考慮了評價要到位的基礎上,還要辯證地注意度的把握,要看看這個是“主干”還是“杈子”。學生的反饋有些過于發散跑題時,我們不妨用一用遷移方法引導學生回到討論的主題上來。
3.歸謬法。歸謬法就是明知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但不直接糾正,用他們自己的回答順推出一個錯誤的答案來,以起到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的目的。也就是說,學生說話不完整、不全面、不嚴密,老師先不置可否,就順著你的意思講一講,講出了一個荒謬的結論,這就說明了你講的肯定有問題。雖然沒有直接否定你,但是這樣既保全了你的斗志,又強化了你的理解,一舉兩得。
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習經歷,不同的學習風格,都會導致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及不同的對待評價的態度。教師運用即時評價,應當努力使得評價對于學生主體學習具有指向評價。換句話,針對不同的學生,宜采用不同的內容與形式的即時評價。
評價優秀的學生,一般可以開門見山,迅速入題,肯定以往的成績和優點,也點出其應克服的弱點,提出更高一層的要求。學習困難學生對學習任務,常常是經過努力才能勉強達到要求,甚至無法達到要求,經常出現錯誤。評價這類學生用“談心式”的評價語言則較為恰當。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
在教學實踐中,中等程度學力的學生往往容易為教師所忽視。在一些情況下,這類學生往往得不到教師的關注,甚至他們聽不明白,教師也不會很快發現。適當運用即時評價,關注到這一類學生的存在。相對他們而言,即時評價主要是增強他們學習的重視感,進而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熱情。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具有多種智慧,也就是說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但因學生的個性差異,已經顯示出來的不一樣而已。因而,在教學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見解,進行有效地評價,這樣,不僅能激活學生思維拓展深度,還能讓學生得到實實在在的成就感。
對學生的評價不是教師的絕對權利,教師要敢于和善于讓學生發表對自己、對同伴、對老師的評價。為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和自省作用,我們應改變評價主體單一的現狀,學生個人與小組、學生與教師等可進行自評、互評等雙向、多向溝通。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評價,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能產生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