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昌市城關中學 廣東樂昌 512200)
在高中地理教材內容中,區域化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因為地理學習中涉及的內容關乎地球上的許多地方,而每一個地方都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與氣候變化。在地理教學中也會涉及到許多專業術語跟特定名稱,單獨對這些進行講解對于學生非常難以理解,這就需要結合一些特定地區的實例來進行講解,這也體現了區域認知素養的培養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區域認知是將地理所需要學的內容進行具體細分,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區域知識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特征,這對學生整體把握教材內容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也能夠幫助學生具體的認識一些專業術語的真正含義,因為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許多特定的名稱需要放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進行學習,需要與特定的地理環境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學起來才不會顯得太過晦澀難懂。
在高中地理的平時練習與高考試卷中,所占分數比重較大的大題很少涵蓋范圍特別廣的知識點,都是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區域或者氣候區當做考點,有時甚至會考的特別細,學生只是整體粗略的學習遠遠不夠,需要具體的去了解掌握特定的知識要點,這與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也是密不可分的。
地理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一定的學習時間,也需要一定的學習技巧。在幫助學生培養區域認知能力的過程中,地理教師應從不同的途徑選擇不同的方法,多種教學方式共同作用,這樣才能讓教學效果盡可能的得到提高。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重要學習途徑。
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知識點是非常多的,每個不同的地方都有著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比如氣候的變化、地形的不同、植物的分布等等,地理位置的不同也會導致人文景觀的變化,比如人口數量的不同、城市的人文風光、工農商業的分布等等,這些方方面面的內容是非常多且復雜的,如果每一項都一個個講解并且要求背誦,教師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對于學生的記憶難度也非常大,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
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能夠大致的建立起知識框架,這對優化教師的教學內容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比如在學習《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的時候,教師不需要將三節內容分成幾堂課一節一節獨立的進行講解,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將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通過圖表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既能夠簡潔而直觀的向學生展現教材內容,又能夠提煉出學習內容之中的重點框架。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根據所學內容繪制思維導圖,圖表的形式并不是單一固定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來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形式,這就給學生提供了自由創新的空間,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不僅能夠培養他們的區域認知能力,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地理學習是一個完整的過程,研究的是整個地球,地球是一個整體,其中會有地理區域差異,自然也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比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方法,在進行比較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將相同之處聯合記憶,也能夠將不同之處加以對比從而對其中的差異擁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強化的記憶。
通過比較學習,能將有聯系的知識點進行對照,也能夠在對照中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學習《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時,可以將《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林為例》與之聯系起來,荒漠化的防止與森林的開發與保護之間不是必然的聯系,但也是互相關聯的,而所選地域的不同,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將這兩者放在一起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的明白兩者的區別與類似的地方,也能夠讓學生牢記具有代表性的區域。聯想記憶也能夠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這樣的聯合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比較,找到其中的聯系與不同,在比較的過程中學生占據了學習的主體位置,這對他們主動學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形成他們自己的學習認知,也能夠加深他們在學習理解過程中的印象。
記憶需要不斷的加以強化與鞏固,反復的進行定期訓練,這樣才能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真正的儲備到自己的知識庫中。地理是一門屬于文科范疇的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背誦記憶非常多的知識點,而記憶本來就是一個需要不斷強化的過程。人的記憶過程是很短的但又是延續的,人的大腦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住一定量的內容,但又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漸漸遺忘,這時候就需要不斷的刺激來喚起記憶,通過反復的定期鞏固練習來強化知識,只有通過反復刺激反復記憶才能夠真正的形成永久記憶。
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課堂交流會,讓學生以互動的形式交流學過的知識點,交流自己所記得的知識點,能夠獲得取長補短的效果。也可以定期進行小測試,教師合理的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題目,以問卷的形式來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知識內容,學生能夠在答題的過程中將所學過的知識內容加以疏通,也能夠找到自己所遺漏的知識點,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從而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下一步的學習,以此來達到反復強化區域認識的目的。
區域認知能力在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科學習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這不僅要求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地域的特征與區別,還需要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學會自主分析與對比,這都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教師的引導跟合理的教學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之下,幫助學生逐漸完善他們的區域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