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第六小學 吉林德惠 130300)
作為語文教學的兩翼,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是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讀和寫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依托。那么在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讀與寫緊密結合呢?
1.熟讀,品讀精悟
所有的文章都是我們學習的范本,在對范本進行解讀時,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把這當作必須完成的任務,要求人人做到。然后再要求讀出感情。例如我在上《軍需處長》一課,從題目入文,深情地讀課題,自讀課文,先闖三關讀生字詞,有滋有味地讀詞,再默讀課文找脈絡,抓住重點句子品讀感悟。最后多種形式激興趣,層層目標引讀文,保障品、習目標的實現。
2.摘抄積累運用
每篇課文學完之后,給學生指出一些比較好的詞語、句子和段落,要求學生背誦,并且有意識地在寫話和作文中進行運用。每學完一個單元,圍繞這個單元的主題讓學生背誦優美詞語、句段,再在日記、作文中運用。
3.誦讀仿寫內化
仿寫是寫作的捷徑,仿寫是內化別人的內容為自己服務,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既然課文為學生們提供了很多仿寫的資源,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它,有選擇地“拿來”。
(1)仿寫句子
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一句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句話給人的感覺這么美?從而引出“排比,比喻”這兩種修辭手法。在明白了修辭手法之后,又讓同學們用相同的方法說一句話。
(2)仿寫段落
在寫好句子的基礎上,隨著積累的增加,我們也注重結合課文的特點,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識規律,與學生寫作結合比較緊密的段落,讓學生進行仿寫。如《白鵝》這篇課文里對白鵝外形描寫的段落。學了課文后,我們讓學生利用文本的句子進行構段訓練,引導學生觀察,按照一定順序寫某一動物的外形特點。當學生掌握方法后,再讓他們用這種觀察方法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之后,我們便要求學生試著運用這兩種方法,描寫自己身邊的小動物外形。這樣的訓練為學生的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仿寫思路
課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能接受和運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抓住了這一寶貴的資源。如《頤和園》一課,作者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按照空間順序介紹頤和園里的美麗景色,我讓學生仿照課文的結構寫一處景物。這樣的訓練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學習的遷移,培養讀寫的能力,為今后的發展斷定了基礎。
4.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指引導學生把課文的內容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做進一步的挖掘。這既是對課文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一種好形式。如學習《平分生命》后,布置學生寫一寫生活中哪些事使你感動,與同學進行交流。學生都發自內心的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從而對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得更加深刻。
5.改變文體
學生們所接觸的課文有古詩、記敘文、說明文、詩歌等等,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把它們改變為其它的文體,讓學生加以豐富的想像,古詩改寫成故事,說明文可以改為童話故事,長文改成詩歌,這樣的改寫更可以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理清好文章的脈絡。例如在學習《回鄉偶書》這首古詩時,讓學生結合詩句內容適當想象,把賀知章寫詩前的經歷合情合理地編寫成故事,在改寫故事的過程中,學生既理解了古詩,又完成了一次記敘文的創作。
1.找好讀寫結合點,進行適當的訓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好學易懂,閱讀也容易突出重點。進行這樣的訓練能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學生反復品讀體會,容易進行積累,幫助作文水平提高。
2.利用文本語言指導學生寫作,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難度,因為有了課文里現成的句子或片斷供他們使用,他們既不用搜腸刮肚去找寫作材料,也不用為肚里有話而不知怎么說而感到苦惱了,消除了他們對寫作的恐懼心理,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有了興趣,他們就樂意寫,連一些寫作能力差的學生也能圍繞一個中心寫出語句通順,層次清楚的片斷或篇章。
3.讀寫結合的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寫好作文需要多種因素,既有作者對生活的觀察、思索,對事物的理解、感受,又需要長期以來形成的勤于動筆的好習慣。而好好讀書,多讀好書,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是寫好作文的又一有利保證,長期堅持,必將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總之,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作文一定會有質的飛躍。只有真正從學生出發,善于引導,充分激勵,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教學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