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直屬機關第一小學校 孫新巖
小學習作實在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是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很多小學生望而生畏的功課。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校上學期的語文團體課展示便以習作教學為主要內容,鼓勵大家群策群力,打開習作教學的新局面。我們五年組經過協商,確立了兩個小組分別承擔習作指導和習作講評的教學任務,而我有幸承擔了習作指導課的教學任務。
接受教學任務后,為了充分展示我們畢業班教師的風采,更為了今后的習作教學能夠輕松有效地開展,我們整個年組成員認真探討,選擇了蘇教版教材第九冊習作7的教學內容——“寫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并精心進行了教學設計。
執教當天,我按預定教學流程展開教學,所幸課堂中沒有什么突發事件,學生起草文稿之際,正是我如釋重負之時。
因為我自己對這節課的精心設計,也因為我們小組的集體智慧,我感覺學生本次習作質量較以往高了許多,總體看來,習作選材范圍較廣——讀書的體驗感受,吹笛子、彈鋼琴的體驗感受,自己作曲的體驗感受,學滑冰、學打籃球的體驗感受,洗衣服、補衣服的體驗感受,包餃子、炒菜的體驗感受,堆雪人、打雪仗的體驗感受……可以說,學習、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在學生的習作中得以體現。并且,學生習作的立意也都是健康向上的——有的表明自己理解父母的艱辛,決心回報父母;有的闡述自己感受出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有的則重在說明“失敗乃成功之母”“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正當我為孩子們習作的進步感到欣喜時,一節讓我極為震撼的課——慶豐小學高海燕老師的習作講評課,讓這種欣喜立刻不翼而飛。傾聽著高老師幽默睿智的語言,欣賞著她對學生畫龍點睛般的點撥,品味著她的學生們深刻獨到的見解,感嘆著他們豐厚的誦讀積累與習作的巧妙融合……我頓時感覺到自己頗為滿意的學生習作,其實還存在很多不足:郭旭具體的炒菜過程描寫,實則有些流水賬的感覺;趙梓伊的《有趣的螞蟻搬食》,乍看之下,行文流暢,描寫具體,其實有許多情節經不起推敲……更讓我不解的是,我們幾年來進行的美文誦讀,在學生的習作中難尋蹤跡……這鮮明的對比,使我萌生出一種想法——延遲習作講評,再對本次習作進行二次指導。
緣于這種想法,我再次細讀了學生的習作,給他們的習作書寫了簡短的評語,并給出適當提示。一節是自己講的習作課,一節是聽了高老師的習作課,感受頗深,習作教學不但要有老師的指導,也要有孩子們的心靈碰撞。習作教學值得我們老師認真研究有效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