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昆明市西山區教育科研信息培訓中心,云南 昆明)
在曹理教授主編的《普通學校音樂教學》中明確指出,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和體驗。學生可以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并且可以在提升音樂表現力的同時,增添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而目前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體驗性活動的加入,大大提升了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以下是筆者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對于增加體驗性活動的探索和分析。
教師應將體驗性活動融入音樂欣賞教學的內容中,以實際教學內容為基礎,展開體驗性活動。第一,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將與現實生活可以接軌的教學內容,安排在某些節日之后,例如《鬧元宵》這節課。首先,筆者將這節課安排在元宵節之后,讓學生可以充分地進入元宵節這個場景,體驗元宵節的氣氛和元宵節時周圍人的改變。然后,在課堂上的教學就會相對輕松,筆者在音樂課堂上,向學生播放了《鬧元宵》這首歌曲,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充分理解歌曲的精神內涵和表達的主題。最后,筆者根據《鬧元宵》這首歌曲進行了發散。因為正值元宵節后,學生普遍心情都比較愉悅。筆者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起元宵節都做了些什么?學生通過回憶那些歡樂喜慶的畫面,更加深了對《鬧元宵》這首音樂的理解。學生不由得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體會出濃濃的節日氣氛,而這種做法可以讓學生可以接觸音樂的內涵與音樂的靈魂。同樣的,音樂教師可以根據這樣的方法,將體驗性活動與實際的音樂欣賞教學內容相結合,推動音樂欣賞教學。
第二,教師應因地制宜,根據所適宜的教學背景進行體驗性音樂欣賞教學。例如《校園多美好》這首歌曲。顧名思義這是一首講述校園的歌曲。說起校園的美好,筆者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發言權,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體會校園生活的美好,并且發現校園生活的獨特。而此時,教師就不應僅僅是照本宣科,以自己的經驗來講述校園的美好,而更應該是讓學生自主發言,講述自己對校園美好的認知和理解。體驗式教學的精髓就是讓每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以他們的視角體驗發現。教師帶著學生在校園里走一走、看一看,讓學生可以找到他們在校園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從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校園多美好》這首歌曲。這就是體驗性活動融入音樂欣賞教學內容的一個非常好的示例。
在音樂欣賞教學課堂上,可以適當地讓學生通過演唱來體驗所學音樂的精髓。很多音樂節奏與歌詞是相結合的,二者關系緊密、不可分割,故而在欣賞音樂時,應注重二者的結合。例如,筆者在音樂欣賞教學課堂上《青花瓷》的教學。第一,筆者結合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播放《青花瓷》這首音樂的視頻資料,讓學生不僅可以聽音樂,也可以在視覺上得到一些關于這首樂曲的信息。
第二,筆者根據青花瓷這種瓷器進行講解,讓學生可以更深刻地體會歌曲的內在精神,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
第三,筆者讓學生分小組、分段演唱《青花瓷》這首歌曲,同學們在演唱的過程中,紛紛表示可以感受到歌曲的情感。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歌曲的感受與理解,筆者讓學生上臺進行《青花瓷》這首歌曲的演唱,學生在一種比較正式的環境下可以激發其潛力和感受能力。
第四,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所學所獲進行交流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更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自由平等的發言權,并且學生也可以通過交流體會不同的思維方式,了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是體驗性活動教學模式的優勢。
音樂教師應及時對體驗性教學作出總結和分析,針對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并且將教學中所收獲的先進經驗,進行分享。筆者也經常根據自身的課堂,進行總結和分析,例如在《校園多美好》這節課時應注意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體驗校園上,避免學生在校園中活動時注意力分散,降低課堂效率。只有及時地做出總結,才能更好地提升體驗性活動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體驗性活動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應用,第一,讓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變得更加游刃有余,第二,讓學生們更容易體會音樂的內在精神和大師的創作情感。這是對于師生雙方都有積極促進作用的教學模式,而學生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所得到的熏陶和培養,是可以受用一生的,希望各位同行可以群策群力,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推進我國體驗性活動融入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