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繼梅
(甘肅省天水市特殊教育學校,甘肅 天水)
聾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而且多數聾生還因為聽力原因造成語言功能障礙,因此對于聾生的語文教學不能和普通學生一樣,要能嚴密結合聾生的實際特點來進行針對性的設置。這就從客觀上要求我們要想做好聾生語文教學就要全面了解聾生的基本特點:由于自身的聽覺障礙,很多聾生有自卑心理,學習主動性比較差,甚至遇到困難容易出現焦躁、易棄等消極心理。掌握這些特點,我們就方便針對性地設定能吸引聾生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語文教學方案。鑒于此,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例從幾個角度來說一下如何引導聾生在語文學習中形象體驗,靈活感悟。
知識來源于生活,聾生由于自身的聽覺障礙,無法進行正常的聽讀所以學習語文的方式比普通人相對單調。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認識到自己的缺陷,學習積極性比較低。為了喚起他們的認知需求,我們就要從他們感興趣、易于認知的角度來整合教學內容,讓語文知識以契合他們認知和發展的方式呈現出來,喚起他們的學習需求,吸引他們深入探究。
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為例,正常課堂的教學方式是讓同學們先有感情的朗讀,然后分析段落意思,學習表達技巧……但是對于聾生來說就不能這樣教學,我們要結合聾生的特點,以契合他們生活體驗的方式來整合教學方法:①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下關于魯迅先生的資料,讓孩子們先產生形象的認知。②讓學生回憶自己比較熟悉的親人,說一說自己是從哪些方面想的(結合學生的想法更易于引導孩子們通過對比學習本文的寫作特點)。③默讀課文,作者通過哪幾個故事來回憶魯迅先生?分別體現了魯迅先生的什么特點?(默讀是適合聾生的閱讀方式,如此提問便于引導同學們邊默讀邊思考)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便于引導聾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及生活中熟悉的親人來設身處地地揣摩作者的寫人技巧,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他們寫人記事、表達情感的欲望,產生積極的課堂效果。
聾生在聽力和語言能力受限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理論說教肯定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當前信息社會大環境下,我們可以巧妙整合課程資源,讓語文知識以形象的方式通過多媒體或板書呈現出來,給孩子們以具象的認知,這樣才能吸引他們的興趣,提升他們參與知識探索和理解運用能力。
比如在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時,學生不能傾聽到飽含感情的經典誦讀,只通過默讀的話會有認知不足,也不能充分激活學生的情感,我們就可以通過播放抗美援朝的相關資料,將同學們代入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這些最可愛的人保家衛國、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學習《迷人的天山牧場》,可以利用視頻資料讓同學們順著作者寫作的角度來欣賞天山牧場的迷人風景……通過多媒體的形象展現,能將同學們帶入到豐富多彩的情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他方面帶來的遺憾,便于發揮聾生視覺代償能力,充分激活學生閱讀、欣賞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普通學生都抱怨作文不好琢磨。其實,這是平時積累不夠,也是沒有打開思路,沒有找到寫作方法和角度。聾生有聾生眼中的世界,他們也有自己的表達欲望,也有自己思考問題的角度,所以寫作教學階段我們要給聾生鼓勵,啟發他們發散思維,從多角度來認識和思考問題,讓他們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看法,然后我們再指導他們捋順思路整理成書面表達。
古人云:我手寫我心。意思就是說寫作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寫作教學不要讓孩子們總是刻意拔高思想,尤其是中小學階段,只要做到句子通順、真景展現、真情流露,就是好作文。為了激發學生的表達需求,可以寫開放式話題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情況發散思維。比如,“值得回憶的——”(該話題給同學們很大自由,可以是值得回憶的人,也可以寫值得回憶的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啟發同學們從自己的思考角度入手,可以以肯定的觀點寫,也可以以否定的觀點來駁斥)……設置開放性話題,不但能喚起學生的表達需求,更能激活學生爭強好勝的“雄心”,從而驅動孩子們深入挖掘自己的思路,完成一篇生動的習作。
本文結合近些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提升聾生語文教學的幾點認知。總的來說,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考慮到聾生客觀上存在聽說能力的障礙,還要考慮到他們因此產生的心理影響,如此才能進行針對性的啟發和引導。這樣才能讓語文教學根植于心,獲得學生的認同,從而深深吸引他們跟著教師的思路參與到知識生成和互動中來,從而融會貫通,全面提升語文分析總結、思考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