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高濤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一團中學,新疆 阿克蘇)
生物課程是一門集自然、生理于一體的文化課程,初中生物教學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生理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幫助學生理解社會的存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生活突發情況,是一門在生活中運用廣泛的實用學科。在初中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提高生物課堂的學習效率,更好地幫助中學生學習生物知識。
傳統觀念認為生物是一門理論課程,只要教師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講解,由學生進行記憶,便可將生物課程的教學目標完成。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樹立正確的現代教育觀,認真學習新課程的教學改革精神,秉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理念,重視生物課程的學習,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革,進一步完善教學機制,更好地完成生物課程的學習工作。同時教師應培養學生正確的教育觀,讓學生重視生物課程的學習。
提高辦學條件,健全和完善生物教學的資源配置。生物教學中會運用到大量的實驗演示,需要完善的實驗器材,學校領導要加大對生物學科的重視,加大對生物學科資源器材的配置力度。讓學生在健全完善的環境中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定期加強生物知識的學習,為學生做好榜樣,更好地建設高效率的生物課堂。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新課標對實驗項目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比如生物實驗中的用顯微鏡觀察洋蔥的上表皮細胞和動物的口腔上皮細胞,如果單純只是教師課堂講解的方式,很難讓學生清晰理解細胞的模樣和掌握顯微鏡的觀察使用方法。運用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在教師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生物實驗的觀察,既激發了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又節省大部分時間,提高了生物課堂效率。
生物課程是一門緊密聯系自然的學科,而實驗項目也不僅僅只是在教室中進行。帶領學生在自然中觀察學習,觀察蚯蚓的爬行方向,觀察鼠婦的生活習性,讓學生在自然中學習生物知識。創新課堂的教育模式,讓干巴巴的教學變成學生喜歡的活動,在愉快自在的環境中學習,更好地建設高效率的初中生物課堂。
教師在準備生物課堂的教學任務時一定把握好適度問題。一是教學課程的程度問題,包含難易度、靈活度,要從學生認知、理解、掌握的程度出發,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第二是教學課堂的緊密度,必須要做到松密有度,既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理解時間問題,又要考慮到學生互動和特殊問題的講解問題。第三是速度問題,注重課堂講解速度,不快不慢,剛好適合學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求教學目標清晰、具體、有效。有效的備課要求對學生學情的綜合考慮,對教材的有效利用。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在傳統的教學備課中,教師一般主要分析本節內容的重點知識,在本章節中的地位,教材的難點重點等。而適度有效的備課更加強調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進行“再度發掘”,因地制宜地對教材進行重新選擇,有目標地進行課程的計劃和選擇。
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和互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要注重生物知識的講解,更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提問。在互動中了解學生的課堂內容掌握情況,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感情,有針對性地進行疑難問題的教授和解答。在互動中激發學生初中生物的學習興趣,在互動中讓學生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發揮想象,更好地建設高效率的生物課堂。課堂提問能讓學生時刻保持思考,緊密跟隨教師的課堂思路進行初中生物的學習,同時教師也能及時對學生沒有聽懂的內容進行解釋,保證課堂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總之,建設高效率的初中生物課堂是每一位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是實施現代素質教育和增強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改善生物教學條件,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讓他們在完善的教育條件下接受教育。創造“理論和實驗”結合的教學模式,讓枯燥的理論教學變成學生喜歡的實驗活動,在熱情中進行高效率的生物知識的學習。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和學生互動,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交流中掌握生物規范。同時教師在準備課堂教學內容時一定要把握好“度”,既要完成新課程要求的教學任務,又要讓學生普遍接受所學知識。轉變生物課堂的教法和學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努力打造高效率的生物課堂,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是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只要我們刻苦鉆研,努力創新,在教學過程中以“為學生服務”為宗旨,相信一定能建設高效率的初中生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