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艷梅
(江蘇省新沂市實驗學校,江蘇 新沂)
時下,教育教學改革,讓廣大教師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們還有很多方面做得很不夠。比如,重知識而輕體驗的現象還很普遍。可以說,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必須解決的難題。為此,在我們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努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就顯得非常迫切。
對于地理這門學科而言,教材中所涉及的很多地理概念的產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這就是在生活實踐中,人們對于生活當中所接觸到的一些感性材料,都會進行一定的處理。在這一處理過程當中,一般要經歷一系列思維活動。比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等思維過程。因此,概念對于我們訓練學生的思維,作用非常大。為此,課堂中,進行地理概念教學時,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做到給學生提供相關概念的形成背景材料。
教學“自然資源的概念”,筆者是這樣處理的。首先,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具體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各類詞典,或者請教家長,從而了解自然資源的概念。這樣,學生通過自己搜集到的各種概念,綜合歸納出課本上的定義。之后,筆者又引導他們根據這一概念從生活用品尋找自然資源。這里要說明的是,這一活動設計成開放式比較恰當。因為在這樣的開放式活動中,學生可以有沉思,可以有爭論。這樣,就可以將學生逐步引向共識的達成,便于加深他們對自然資源屬性的理解。這樣的設計,就可以讓學生經歷相關概念的形成過程。而正是有了這一經歷,才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
另外,這里筆者還想強調一點,這就是我們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概念的同化”這一思維過程的理解和運用。何為“概念的同化”呢?簡單說來,就是根據已有概念派生出新的概念。具體說來,就是要引導學生分析已有的認知,尋找新概念的切入途徑。比如,對于“巖石圈”這一概念的習得就是這樣。很顯然,這樣做,是可以很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的。
在地理這門學科的教學中,有關地理原理的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在我們的教材當中多有涉及。而在地理原理的教學之中,我們首先要讓學生確立這樣一個認識:很多地理原理只是一種科學假說,這還需要進一步進行驗證。這里要說的是,恰恰正是因為這一點,在進行這方面的教學時,我們要盡可能發掘教材中值得探索的那些內容,設計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經歷探究。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做有利于對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行激發。
教學“地球的形狀”,重點就是引導學生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對地球形狀的正確認識。而在具體教學過程當中,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學說,引導學生對相關學說的主要觀點進行歸納,并在歸納的基礎上,感悟出這些學說產生的原因。同時,對于這些學說,我們要重點讓學生認識到“渾天說”比起“蓋天說”有了很大的進步。而這種進步則源于人們對很多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的結果。
在有了這一認識之后,筆者又引導學生對人類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進行了探索和梳理。在經歷了探索和梳理這一過程之后,筆者又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地球是一個正球體嗎?對于這一問題,還是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文字。只是,對這一問題不必探究,也不必進行太多的拓展,點到即可。這樣的設計,學生有猜想、有推理、有自我的判斷和分析。對于這樣的理論,學生不僅知道其來龍去脈,同時,他們也學到了如何運用相關思維得出相關結論的方法。
對于地理學科而言,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習題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在習題教學時,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只是機械地去記一些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這就顯得比較單一,缺乏變通。這樣就會造成學生一碰到稍有變化的題目,特別是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就感到力不從心而束手無策。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教師往往沒有考慮到甚至是忽略了展示解題問題的思考過程,這就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單一性和直線性。
因此,在進行習題教學時,我們要盡可能做到對思考過程的展示。例如,學習經線、經度與緯線、維度時,關鍵就是要引導學生能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地理事物的經緯度位置,并且還要做到對地球上兩點之間的相對方位進行準確的判定。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些技能,有很多方法可供我們選擇。而筆者傾向于采用比較法和圖解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具體說來,采用比較法,關鍵是引導學生找準進行比較的項目。而對于圖解法,一定要引導學生學會將文字轉化成圖像。這樣做,就可以將抽象的變成直觀的。顯然,這更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
當然,要想學生更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還要幫助學生學會克服已有的錯誤認識。為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反例教學。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誤區。事實上,這一過程,其實也是對學生進行的思維方面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有效訓練。總之,無論怎樣,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就要努力克服我們平時教學中的一些薄弱之處。這樣,才能優化課堂,提升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