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629000)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高職院校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發展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當前,終身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對于教育人們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應當抓住這一契機,創新管理機制,提升教育質量,突出自身特點,促使自身不斷發展壯大。
科技的發展推動繼續教育工作的發展。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推動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科技推動各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不斷出現,包括在線教學、網絡教學、微信課堂等在繼續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另一方面,教育內容中的各種新知識、新理論成果不斷豐富,因此繼續教學需要不斷規模,改善教學模式,以使新的教學內容得以迅速轉換為實踐成果。
1.繼續教育作為提升人們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必須抓住這一契機,從院校自身出發,滿足社會對于繼續教育的需求,為強化人們的綜合素質,推動學習型社會貢獻力量。
2.高職院校一直以來承擔者為社會提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功能,因此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應當與社會、與企業的需求相一直。當前科技的不斷發展,技術革新速度加寬,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企業員工不選完善自身專業能力,才能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要[2]。繼續教育是員工專業能力的重要方式。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正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要抓住這個歷史契機,必須要求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管理機制符合社會和時代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必須全方位做出改善和創新,以應對終生學習性社會帶來的機遇,
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主要可以通過一下兩個方面來實現。一方面,探索學歷與技能于一體的多證人才培養模式。將學歷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將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建立完善的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并且推動不同類型繼續教育實現學費累積與互換,進而讓繼續教育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發展性[3]。另一方面,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建立全面合作的實訓基地;由學校與企業聯合,充分發揮雙方各自的長處,氣功教學資源,建立培訓基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業既可以為教育找準方向,又能夠為受教育者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院校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實力,運用充沛的教學資源,實現最優化。
2.學科建設與機制創新
當前,社會對于高職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與學科建設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也要充分實現學科建設的創新。首先,促進區域性師資互補。區域內有多個高職院校學科點,可通過學科之間的師資力量互換、交流互補等方式,強化院校的師資力量,使師資資源得到最優化發揮;同時,不同院校也可以通過聯合出自的方式,建設師資培養體制,強化院校師資力量。其次,要重視產學研學科基地的建設。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在國家政策引導下,積極推動教學與科研互補,從而建設一條與自身特色相一致的發展道路。
3.創新質量評價機制
首先,要做好信息收集與反饋工作,對于高職院校畢業生,通過科學的就業跟蹤體系,全面了解學生的就業狀況,進而以此作為評估教學質量的基礎數據,同時也能夠以此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其次,要積極推動評價機制內涵創新。新時代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因此評價機制同樣需要多樣化形式,以更加全面的人才評價標準來衡量院校的教學。
4.推動學制創新
終身學習型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繼續繼教育也需要在學制方面做出創新。在靈活的原則掌握下,實施學分制、彈性化管理。傳統的年中集中入學、學成同一畢業的學習制度可逐漸向學分制過渡,并逐步建立選課、學分、教師指導三位一體的教學制度[4]。同時,要充分發揮科技對教學方式的支持,遠程教育作為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的重要方式應當予以大力推廣。通過運用遠程教育,從而傳統學習方式下的空間、時間限制。
5.推動智慧校園在繼續教育中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校園建設也是高職院校的未來發展方向。智慧校園能夠讓繼續教育進入嶄新時代。首先,通過在智慧校園云平臺,學生可以被統一授權,共享龐大的校園教學資源,并運用數據計算、存儲等功能實現云平臺資源共享。其次,通過物聯網為基礎的智能管理系統,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生能夠如同身在校園一樣對學校的相關設備、資源享用平等的使用權,最大化的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另外,在智能教學系統上,學生不僅能夠通過網絡聽課,更可以與教師輕松互動,不但學生能夠聽到老師的教授,而且老師也能夠既是看到學生的反饋和互動,并且通過還可以通過智能授課、短焦投影的技術打造優良的教學環境。最后,智慧校園還能夠幫助繼續教育的學生更好的融入校園文化,讓學生對學校有更高的歸屬感,同時能夠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總之,智慧校園時代,繼續教育將呈現出一副嶄新的局面,這不僅是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結果,也是終生學習型社會的必然要求。
總的來說,在當前終生學習型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應當抓住這一歷史契機,為其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就高職教育繼續教育來說,既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有效途徑,又是社會對于教育需求的滿足。所以,高職院校要持續推動繼續教育體制的創新和改革,積極推動校企聯合、開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結合,創新繼續教育管理模式,促使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符合社會需求。
[1]鮑都嬌.淺論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J].時代教育,2015,(22):66-67.
[2]趙季秋.試論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研究[J].好家長,2016,(08)::37.
[3]何湘虹.高職院校繼續教育重新定位的重要性[J].文教資料,2016,(03):133-135.
[4]李秋華.基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高職院校繼續教育發展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2,(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