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百侯中心小學 林會平
許多數學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有一項數學技能,學生必須具備;有一種公開課,沒人想要挑戰;有一種經驗總結,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避開不寫……這些,都與數學教學中看似最簡單、實則最困難的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有關。可能大家都覺得:運算教學沒有多大的意思,運算教學不外乎就是訓練學生的技能,讓其掌握運算方法,使其能夠正確計算而已。
其實不然。數學運算能力既包括口算、筆算和估算等最基礎的看得見的技能,也包括運用運算解決各種問題時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思維能力。所以運算能力不僅是一種數學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種數學的思維能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地,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數的運算”教學:該如何有效進行運算教學?如何讓核心素養落地?如何在運算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思考、探索并解決這些問題,有助于幫助我們在教學中處理好具體與抽象、算理與算法、常規算法與多樣算法的關系,提高運算教學的數學思維含量,并通過各部分知識的融會貫通來提高學生運算的綜合性和靈活性。
小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基本技能的訓練,包括口算、估算、簡便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等技能的習得。運算的正確率常受到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所以這項基本技能的訓練要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地開展,科學訓練,循序漸進。
任何技能的獲得和純熟都離不開反復的訓練。培養運算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訓練。所以,每講完一個知識點,一定要安排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相關練習。如,對學生而言,初學湊十法,還不如直接數指頭求結果來得輕巧簡單。可是,學會湊十運算卻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運算技能,是今后運算學習的重要基石。所以,講解完湊十法,可以安排學生大量練習5+9=?,8+4=?,7+6=?等類似題目。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溫習在課堂上學過的“大數找朋友”“湊十配成對”“相加得結果”等重點步驟。一道又一道題,一遍又一遍地操練,最終,學生的湊十運算技能就由生澀、費勁變得簡易、純熟了。這就為之后的破十運算夯實了基礎。再如,為了提高學生的速算技能,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們可以在教學了“連加湊整”“連減湊整”“連乘湊整”等方法后,堅持不懈地讓學生每天課前練習 38+89+62=?,97-28-22=?,25×18×4=?等類似題目三分鐘,讓學生在經常性的訓練中熟練掌握新技能。
持之以恒的多樣化訓練,能培養學生強烈的數感,使學生熟練掌握運算定律,掌握運算技能和應用能力。
不少數學教師都有相似的困惑:考試中,為何看似最簡單、最基礎的運算題,學生得分率卻往往最低?其實,這種困惑對應了我們在運算教學中的一種“慣性”做法:教師直接將算法教給學生,然后進行強化練習,直到學生正確計算為止。至于“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算?”等發展思維的問題,教師往往都會跳過,而學生也往往“昏昏然”。
依據2011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的培養”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運算的過程中應重視對算理的講解,這樣才能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對運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如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這個知識點時,教師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兩個算理:1.通過直觀圖,讓學生清楚地明白“48×18就是求18個48連加的和是多少”這個算理。為此,我們可以先求出10個48連加的和是多少,再求出8個48連加的和是多少,然后把這兩個積加起來,就是我們所求的結果了。所以,兩位數乘兩位數,要先分成兩步來乘,再把兩個乘積相加,即是所得。通過這種直觀、透徹的講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運算中的每一步都是有意義的操作,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從而牢固掌握算法。2.要強調“數的位置”原則,幫助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道理。在運算過程中,教師要清晰地告訴學生,“用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的道理就是“求8個48是多少”的過程,所以,得數就要和乘數8對齊了寫在個位上;而“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的道理就是“求10個48是多少”的過程,所以得數中的8要和乘數中的1對齊了寫在十位上。這樣,通過反復講解和訓練,就能使學生既懂得怎么算,又懂得了為什么要這么算,就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明白算理、掌握法則了。
《大綱》強調:“運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所以,在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的路上,教師要讓學生不但會聽,還要會動腦,要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在其中明白運算的意義,獲得思維的鍛煉。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才深刻而久遠。
在運算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常常可以聽到老師或家長這樣埋怨:“這道題他不是不會做,卻總要因為粗心啊、審題不仔細啊、注意力不集中啊、不肯驗算啊等原因做錯。”這不正提醒了我們要想方設法使學生養成集中精力、仔細審題、認真運算、自覺驗算的好習慣嗎?
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教師就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要求學生每天進行口算訓練。因為想要通過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來落實數學核心素養,就必須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地練就過硬本領。此外,要從一開始就嚴格要求,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要求他們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認真校對,細到每個數字和符號都做到不錯不漏,再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而到了中年級,則要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即便是打草稿,都要求和平時作業或考試一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數字要寫在顯眼的位置,退位點不能省略。到了高年級,使學生養成估算和驗算的習慣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教給學生估算和驗算的方法,提倡用估算檢驗答案的正確性,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通過運算習慣的培養,逐步養成嚴謹、認真、踏實的學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綜上所述,正如《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的:“培養運算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最終落實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所以,我們應不遺余力地引導學生在日常運算教學中學習技能、發展思維和培養習慣,使小學生的包括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數學應用意識五種數學意識和數學思維、數學理解、數學交流、解決問題四種能力以及價值觀在內的核心素養得到良好、持續、長足的發展。這樣,我們的運算教學便實現了最大的價值。
[1]李慧英.統籌推進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教育部鄭富芝就全面深化課改答記者問[J].人民教育,2014(10).
[2]劉德鋒.夯實數學教學的基礎——運算教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陳敏.聚焦數學核心素養——第六屆中國小學數學教育峰會綜述[J].人民教育,2015(23).
[4]史妙明.推進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運算教學改革 [J].中小學管理,2016(02).
[5]張向志.如何在運算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J].中國教師,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