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四中學 李孟妮
縱觀葉圣陶的教育理念,我們能夠看出他的教育思路:養成閱讀習慣、訓練寫作技巧、培植欣賞能力。6年后再次接觸七年級的學生,在這信息萬變的社會,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良久。唯有讓他們悅讀,才能持續閱讀,培養閱讀能力方能有處可用。如若不讀,能力何用?學生很難對教材篇篇感興趣,但是我們要善于發現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文章,善于幫助學生發現文本中的亮點。在這個讀圖時代,用圖識文,用圖學文,發現文中之美。以此打開閱讀之門,編織有趣細節,讓閱讀課插上有味的翅膀,引導學生樂讀。在讀的過程中培養思維和思辨,訓練寫作技巧、培植欣賞能力。選取Project English七上第96頁一篇短文Going out for a Picnic為例。
I'm Kangkang.My family often go out for a picnic on Sundays.We take some apples,bananas,hamburgers and eggs with us.We take drinks like milk and orange juice.M y father likes eating apples.Bananas are my mother's favorite.I like hamburgers and orange juice.I like fish,too.My father and I go fishing.Then my father gets water.My mother likes to cook forus and she cooks fish and eggs.Ifly a kite with our dog,Dingding.We sing some songs.We are all very happy!
這是一篇貼近生活實際,很容易引起共鳴的語篇。共91個詞,語篇長短適中。筆者圍繞閱讀語篇設計看、讀、聽、說、寫相結合的學習活動。
讓學生選取喜歡的形式開始第一次閱讀,可以朗讀或者默讀,快速瀏覽文章。屏幕上出示野餐時康康一家可能帶上的食品,只展示圖的一部分,讓學生猜食品。拋出問題:W hat food do K angkang’s family take for their picnic?讓學生第一次讀圖和思考。學生對猜圖感興趣,特意設計讀圖和猜詞,目的是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效果不錯。聯系實際,思考:請幫康康想想野餐時還會帶什么?(說學過的)學生給出的答案:a bag,a kite,a dog,some toys。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想表達的是可以做游戲的詞。比較精彩的詞是a bag,用途是裝垃圾。
第二次讀文章填詞,結合圖片,快速捕捉關鍵信息。找出父子垂釣,爸爸取水,媽媽做飯,和小狗叮叮放風箏,唱歌等圖片,說詞寫句,圖文結合。

緊接著一步,稍有提升和拔高,需要學生能填寫出 go fishing,get(some)w ater,這個圖教師花了點心思,由于現在的環境污染,由到河邊取水,改為用桶裝水,貼近生活,符合常理。
第三次閱讀采用朗讀形式,可以小組與小組進行朗讀競賽,也可以小組與個人比賽。目的在于讓更多的人開口朗讀,大聲讀。當然良好的聽的習慣也是需要培養的,朗讀的同時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認真傾聽的同學能指出朗讀者的不足之處。此時讀后任務是,完成五題思考題。樂學善思,給出溫馨提示,請在文中畫出每題對應的句子。學生回答時要求大聲朗讀句子,嚴格要求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發展學生理性思維、批判思維。設置問題:W ould you like to go out for a picnic with a dog?W hy?因為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的產生來自懷疑、疑慮、疑惑,而問題解決有賴于思維的方法。預設思考題,進行德育滲透——保護環境。人狗同游,歡樂無限。可是實際生活中,如果狗污染環境,我們做些什么?
邊讀邊思考文章的結構,還有思考文章的用詞和細節描寫。設計意圖:通過8分鐘,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都有收獲。第一層:明白文章大意,并能朗讀。第二層:明白文章大意,能流利朗讀課文。第三層:明白文章結構,把握文章的文脈和意脈,登高望遠。根據自己的心情,認知。尋找知識點,體會文章的選詞和用詞。學生能就一段文章分析文章的結構,體現了個性化閱讀方式。學生分析文章意見較多,很好地談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同的人讀書,有不同的理解。100個讀者心中就有100個哈姆雷特,這樣未嘗不可。啟發每位學生的能動性,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并學以致用。
對于careful reading,引出知識探究:“M y mother likes to cook for us and she cooks fish and eggs.”為何兩個cook不一樣呢?該環節設計,能引發學生對其他詞如:“drink”“like”“favorite”等詞的深層學習和使用。每一個詞匯的內涵不僅包括單純的詞匯意義或者發音,還反映或體現一種概念,要把每一個詞背后的概念與篇章的內容結合起來。閱讀過程不僅能增長新的語言知識,而且在讀的過程中,通過認知,理解,內化,創作。為此通過閱讀,讓學生有了新的知識層面。
文章結構可以如下圖所示,讓學生更好地見樹又見林。小魚的圖比較能讓學生明白,文章要有頭有尾,有正文,正文要豐滿。

閱讀離不開想象thinkingandimaging,再次通過畫面感知。激活我們思維,讓閱讀課插上美麗的翅膀。教師可以用簡筆畫幫助學生想象,并且增加趣味。引發學生用英文思考:fly a kite with our dog,D ingding…思和言很好地結合起來。
信息時代閱讀呈碎片化、表面化、快餐化趨勢。為此,強調深層閱讀極其重要。有思想還需有行動,想一想,做一做。選取貼近生活的兩幅圖片,看圖寫句。聯系實際生活,人們出門可以不帶錢包,只帶手機;盲人出門帶導盲犬,運用take…with…造句。真人,真事,真情境,可以讓語言很好地用于生活,給輸出提供很好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想去說,并且想準確說。導盲犬選圖好,再次體現人和動物是好朋友,互助互愛。生活中我們也常有野餐的活動行為,通過本篇的學習和思考,學生借助儲備的新知,對這樣的話題不再懼怕,也言之有物。
以讀促寫,深層閱讀,深層表達之一形式——書面表達。用新構建的知識,描繪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星期六老師經常爸爸媽媽,還有好朋友一起去龜山公園(Guishan Park)野餐。請同學幫忙寫一篇文章。在寫之前,請認真思考文章結構,擬定提綱。
I have a good teacher.
She often go to Guishan Park for a picnic with her parents and friends on Saturday.They take some apples,bananas,hamburgers,fish and eggs.They take drinks like milk,orange juice and water. They take some glasses,too.They go fishing,get some w ater,fly kites and play football.
They have a happy Saturday.
收集整理學生作品,讓學生繼續閱讀。課外閱讀延伸閱讀有了良好的開始,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培養學生主動投入的閱讀習慣。來自身邊同學的真實的文章,學生有了真實的閱讀體會,在有趣的閱讀環境中有了愉快的閱讀體驗,更有了表達自己的感悟欲望。
一個樂教的老師要將讀思言的快樂“傳染”給每一個學生。優秀的閱讀習慣和思維品質來源于教師每一堂課對學生重視和熏陶。
[1]黃遠振教授博文:再論英語思維教育的重要性 [Z].http://w w w.360doc.com/content/17/1022/21/377489 697261 748.shtml 2017-10-22.
[2]王薔.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與途徑 [J].英語學習 :教 師 版(ISSN:1002-5553 CN:11-1254/H)2017,(2X):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