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云 邱 蔚
(1中華女子學院 文化傳播學院,北京 100010;2浙江傳媒學院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語言表達是主持人實現職業功能的重要手段。楊瀾曾詬病主持人語言表達“時間之短,容量之小,間隔之大,不可能在深度和廣度上展開。這一切都似乎注定了主持人語言不太可能成為一門精深的藝術”。[1]楊瀾從深度、廣度、精度等層面質疑主持人語言表達的藝術性有其積極的批評意義,但是,她所描述的情況更接近于單一型主持人的情況,不能代表全部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實踐特點和實踐水平。主持人語言表達的確有篇幅小、非連續以及通俗取向的特點,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它不是語言藝術。語言藝術并非都是精英取向、典雅風格,對于篇幅也沒有絕對的要求。主持人語言是否能稱得上藝術,在于其是否具有審美意義和文化價值。創作理念、創作條件的不同以及創作者自身素質的差異都可能造成不同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在質量上存在精粗不同、優劣差異,但這并不能從整體上否定主持人語言表達的藝術性。換言之,并非所有主持人的全部語言表達都具有審美價值,但不可否認,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作為語言表達的類型之一,從內容到形式都存有審美空間?,F實社會中,受眾對主持人語言表達所提出的要求和所受到的影響即反映了主持人語言表達的審美可能。而優秀主持人在語言表達上高人一籌的表現也佐證了主持人語言表達的藝術價值。
吳郁教授認為主持人的語言藝術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編碼中的文采,一是有聲語言表達的精彩”。[2]編碼文采和表達精彩符合受眾對主持人語言表達的審美經驗。語言系統是人們實現對話和交流的前置條件,但人們會有“超出結構的內容的活用”。[3]主持人的語言表達除了要遵守語言系統的一般規定,更需要通過表達實現“超出結構的內容的活用”,從而表現出“語言形式的生動性和技巧的藝術性”。[2]主持人在語言表達中離不開修辭,需要“增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4]從而提升話語的質量和傳播的效力。
首先,中國播音學理論為主持人在話筒前、鏡頭前的語言表達提供了形式分析的技法體系。主持人可以運用用氣發聲方法、有聲語言表達技巧、不同類型稿件的播讀方法以及話筒前、鏡頭前的副語言控制等讓自己具備清楚的字音、舒適的聲音、恰切的語氣以及得體的表達狀態,精細化地錘煉自身的語言表達,在語言形式創新方面找到修辭的空間和借力的支點。
其次,主持人語言表達也可以向非主持人語言表達的理論成果借力。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區別于以朗讀為主要方式的播音員的語言表達。我國歷史先哲的語言思想以及西方修辭學、口語傳播學等專業理論也可以為主持人語言表達的內容構思、語言組織和臨場表達在創作觀念和法則上提供方法論層面的導引。
言語早在先秦就已經是孔子教學的科目之一。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除了操作技法層面的說辯成就外,孔子、老子、莊子等先哲的語言觀及其他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獻中均有關于語言表達的深刻思想,涉及德性、倫理、修辭、主體意識等,[5]可以為主持人語言表達提供理論的參照。
西方修辭學則早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就已經是顯學,到20世紀20年代又借著傳播學的興盛再次復蘇。西方修辭學以演講和說辯為主要對象,范圍逐漸擴大到不同語境下的言語交際與互動。修辭在這里理解為語言藝術的意思,目的在于勸服。西方修辭學與口語傳播學之間關系密切??谡Z傳播學以說服為核心,指各種表達行為,后來擴展到由說話、表達衍生出的借助各種手段和媒介進行溝通、傳播的所有社會行為或行動,[6]重在探究“語言、語言的使用、語言的使用者以及互動的情境脈絡與意義”,[7]有鮮明的人文取向。為了達到最大限度的勸服,亞里士多德提出了3種論據:理念(logos)、人品(ethos)、情感(pathos)。其后,西塞羅和昆提連又提出了修辭的5個方面,即構思、謀篇、表達、記憶、演說,其中可以將構思、謀篇、表達、演說理解為“通過選擇材料發現思想主張;把通過構思的手段所發現的思想組織起來;與演說者必須進行的語言選擇有關;演說者的表演”。[8]此后,修辭學得到進一步發展,逐漸形成了戲劇主義、社會學、后現代主義的權力修辭批評和意識形態修辭批評,并在修辭倫理、修辭形態等方面都有理論上的開拓。
盡管上述理論并不直接關乎主持人的有聲語言表達,但是,在語言組織和內容處理方面可以給予主持人以啟發,提高主持人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占據屏幕、影響受眾的能力。主持人可以通過上述方面的活用實現自身在傳播手段上的技巧化、職業化、類型化和風格化。
主持人節目因主持人而構成獨特的敘述形式、內容邏輯和敘述風格。主持人為廣播、電視、互聯網等電子媒介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敘述結構和形態。主持人節目不是視聽片段的粗糙聯結,而有內在起承轉合的篇章結構,其結構有表層和深層之不同。主持人節目通常由多種形態的視聽元素構成,有的構成相對簡單,有的構成則相對復雜。主持人節目表層結構的各個部分在連續的播出過程中構成了視聽流,能夠給受眾留下直觀的印象。深層結構指的是主持人節目在表達意義方面的內在邏輯。不同的節目主題和內容有不同的結構方式。它不但使表層結構的構成元素的順序、分量、風格處理出現不同,也造成節目的敘述時序、時距、視角、話語空間的不同。在視聽符號的流動中,節目通過其深層結構給予所再現的場景以豐富的意指和隱喻。從表層結構上來看,主持人節目可以從形態上完成敘述單位的切分,而從深層結構上來看,主持人節目依據表意的需要處理層次、節奏等,實現對表層結構的深層轉換。
表層結構強調節目在形式上存有主持人,深層結構則強調主持人的表達構成某種穩定的敘述語法,有著目的明確的敘述努力。在表層結構上,主持人重復出現并因此聯結了不同部分的內容,從而實現了整個節目形式上的完整。在深層結構上,主持人節目因為主持人的表達而實現了整個節目邏輯上的完整。區分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有利于主持人更好地以節目所需要的形式表達內容,并在深層結構上發揮積極作用,既關心語言形式的結構技巧,又關切話語內容的敘述策略,更準確把握有聲語言表達。主持人節目表層結構的可理解性建立在節目的深層結構的基礎之上。而主持人的傳播話語則是影響受眾從表層結構注意走向深層結構理解的重要因素。
電視傳播藝術指的是“電視傳播主體為達到預期目標借助特定的思路、方式、方法、手段對電視生產和傳播各環節所進行的創造性處理”。[9]節目主持藝術是典型的傳播藝術。主持人應該盡力讓傳播從主體性走向主體間性,讓我他關系轉換為我你關系。[10]學者王怡紅曾論述,現代世界流行著兩種傳播樣式。一種表現為自我中心的談話,另一種為以訊息為中心的傳播。前者被思想家們稱作心靈的獨白,后者為技術的獨白。它們被視為我們這個時代傳播問題的主要癥結。[10]在所有廣播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節目避免了獨白的困境,尤其擅長表現對話傳播的理念,為傳播加入情感和思想兩個維度。節目主持的形式是人際傳播的廣播電視運用,是廣播電視大眾傳播的人際化處理。主持人節目的傳播過程也是主持人影響受眾心理的過程。優秀的主持人可以有效地提升傳播關系的黏性和質量。
在新媒體語境下,用戶已經成了選擇媒介產品的主體,電子媒介的傳播更強調關系導向。學者陳先紅提出了新媒體即關系的觀點,認為這將“把新媒介的研究層面從傳播技術層面提升到傳播關系的層面;把新媒介傳播研究從以技術性的信息傳播,引導向以對話性的關系傳播為主;把以網站為中心的信息傳播學,導向以人為中心的關系傳播學”。[11]媒體應該將創新的焦點落在傳播關系的質量上,創造性地處理影響受眾的傳播過程,重視主持人的創作實踐。
主持人語言表達評價包括許多層面,本文認為,從語言單位大小來看,包括音位層、詞位層和意位層等層面。音位層面的要求較為微觀具體,要求主持人語言表達發音水平較高、發音技巧嫻熟、字音特征鮮明,符合電子傳播和聽覺接收的規律,語言形式自如、自然且優美。在詞位層面,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夠做到詞意清晰,語詞與句子之間的關系表達得準確自然,表現為語流順暢且句意鮮明。在意位層,主持人的表達應渾然地表達篇章的語意。對于主持人語言表達而言,音位層、詞位層的表達水平是基礎,而意位層的表達水平則是關鍵。
如同理解一個詞的確切所指至少需要一個句子,理解和評價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也需要一個合宜的本文單位來構成基本的語境。僅從主持人的有聲語言表達段落或者主持人與嘉賓之間對話的前后話輪來理解主持人的話語,往往是靜態的、片面而不完整的,流于字面而無法確定其有聲語言表達的目的和功能,無法深入挖掘其深意。以主持人歐陽夏丹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2015年10月3日播出的“一帶一路”特別報道《數說命運共同體》第一集《遠方的包裹》中的表達為例:
GPS的跟蹤軌跡顯示,從泰國發出的貨物現在已經來到了杭州下沙的保稅區,它們將會在這里進行保稅和存放,然后開箱查驗,完成了所有的清單手續之后再派送到消費者的手里,剛才我們的工作人員已經打開了其中一個箱子。我們來看一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就是一個乳膠枕頭,其實呢,它也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網上最受歡迎的泰國商品之一。可能中國的消費者更加關注的是睡眠質量,但是對于全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泰國來說,出口乳膠枕和出口原材料天然橡膠之間差別還是很大的。這里呢,就是曼谷的一家乳膠枕工廠,在這些流水線上的枕頭,每一個在中國的售價就是600多人民幣。那同樣是這個價格,如果不是賣枕頭而是賣天然橡膠的話,泰國的橡膠林里就需要產出120公斤的天然橡膠,在泰國東部,尖竹汶府的這個橡膠林里,為了得到這120公斤的天然橡膠,一個割膠工需要起早貪黑地連續勞作4天,才能從200棵成年橡膠樹上換來足夠多的收獲。而你知道嗎?這么多的乳膠,都夠做30個枕頭了。
主持人歐陽夏丹的這段話就其本身來說是通順可解的,它說明了泰國的貨物經過怎樣的過程到達消費者的手中。這其中,她開驗了一個箱子,就其中的商品——乳膠枕頭進行陳述,談到了泰國出口乳膠枕頭和出口天然乳膠二者在收益上的巨大差距。但不能從這段話中了解的問題是:主持人為什么在談來自泰國的貨物的時候,重點選擇乳膠枕頭?為什么要將乳膠枕頭與天然乳膠進行比較?主持人所表達的這段話的語言目的是什么,又起到了什么樣的功能?
如果將主持人的這段報道置入整期節目中,上述問題的答案則比較清晰。主持人所選擇的乳膠枕頭只是“一帶一路”及跨國交易中的全球商品的一個縮影。它讓我們更具象地感受到了“一帶一路”和全球貿易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以及這種地區經貿聯結和全球經貿聯結的活力及其帶給我們生活的改變。同時,這段話承上啟下,讓我們看到了泰國膠農從橡膠深加工中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從橡膠到乳膠枕頭,是“能源資源初級品到消費品”的轉變。這種轉變的巨大依靠是中國這個新興的亞太消費市場。由此,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為什么說中國這個新興的巨大消費市場正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更多機會。可見,將主持人的這段話置入《數說命運共同體》第一集《遠方的包裹》中去加以解讀才能讀到其背后的豐富意指和傳播目的。
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段落無法在理解上自足的原因在于,主持人的話語不管篇幅長短,往往都作為節目的部分來使用,即主持人的有聲語言表達≤主持人節目。因此,節目是理解和評價主持人有聲語言表達的基礎框架。主持人依賴整期節目的敘述邏輯來確定話語。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和主持人節目中其他視聽形態的段落一樣,就其本身而言可以從字面上得到解釋,但這樣的解釋是不徹底的。受眾需要以整期節目為背景才能更準確地理解和評價主持人的傳播目的、傳播技巧和傳播功能。而主持人也只有在整期節目的框架下去實踐才能在表達邏輯上達到自洽。
總之,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是片段的,話語與話語之間常常是非連續的。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傳播話語不應該被孤立地理解。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作為主持人節目整個敘述鏈條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整體上指向節目文本。主持人節目既是主持人創作的對象,也是理解和評價主持人創作的基本語境。它為主持人實踐提供了一個基礎的意義生產機制,為理解和評價主持人的傳播話語提供了立體的、自洽的文本語境,避免了對主持人語言表達的理解和評價陷入碎片化的境地。
主持人語言表達既包括聲音形式、遣詞造句等較微觀的形式層面,也包括節目主題、節目內容、敘述視角、篇章結構等較為宏觀的內容層面。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兼具技術性和藝術性,正所謂“言之有方,意之深遠”。主持人的語言表達盡管不是節目主持藝術的全部,但的確是節目主持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主持人節目是廣播、電視、互聯網等電子媒介敘述主體擬人化、交流方式人際化的重要體現。主持人提升語言表達的質量,才能更好地創造電子媒介的人格化文本,將自身的表達魅力與媒介的社會文化影響力結合起來,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1]楊瀾.憑海臨風[M].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74.
[2]吳郁.主持人的語言藝術[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146.
[3]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第2版·增補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29.
[4]修辭學[EB/OL].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修辭學,2018-03-27.
[5]徐時儀.語言文字[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295-309.
[6]徐樹華.論口語研究的三種導向:交際、表達、傳播[J].現代傳播,2012(9):66-69.
[7]秦琍琍,李佩雯,蔡鴻濱.口語傳播[M].臺灣:威士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9.
[8]溫科學.當代西方修辭學理論導讀[M].臺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0:20-21.
[9]胡智鋒.電視傳播藝術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8.
[10]王怡紅.從“自我中心”的獨白到“我與你”的對話[J].現代傳播,1999(6):24-26.
[11]陳先紅.論新媒介即關系[J].現代傳播,2006(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