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羨樹
(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 新聞影視中心,廣西 南寧 530000)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鐵路新聞的傳播路徑不斷豐富和發展。但與鐵路行業的發展要求相比,新聞傳播工作中的相關業務亟須優化,以強化新聞傳播效果。
網絡時代高效率的信息處理和傳播,讓社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得到了充分的融合發展。也就是說,在新聞傳播領域,最好的創新不是喜“新”厭“舊”,而是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強強聯合。
網絡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讓新聞的獲取、采編、創作和傳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探究新聞傳播的創新路徑時,我們不可避免地需要分析和總結受眾對新聞傳播的訴求是什么,他們想看到什么樣的新聞,我們能為他們提供什么新聞,他們又希望從新聞中得到什么等。這些問題必須依靠不斷進步和完善的網絡大數據技術得以解決,打造受眾需要的新聞,提高新聞傳播在媒介中的影響力。
網絡大數據時代強調傳播中的互動關系,多樣化的數據新聞以更加豐富、多元和可視化的形態被受眾接收,并構建了新聞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平臺。因此,要想更好地推動新聞傳播的創新發展,就要緊跟網絡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趨勢,強化新聞傳播的網絡交互關系,使得用戶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更加生動的信息,從而也便于新聞媒體充分體察民情、了解民意。
對于網絡時代鐵路新聞傳播優化工作來說,筆者認為應該從新聞視角、網絡媒體技術以及傳播手段三方面入手,增強新聞傳播的有效性,讓更多的人通過新聞了解我國鐵路建設與運營情況。接下來,筆者就從以上三點詳細探討傳播優化方法。
在編輯鐵路新聞的過程中,內容是最關鍵的部分,有深度、有營養的內容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閱讀。在編輯新聞的過程中,對于一些比較深奧的內容應該使用平民化的視角來報道,關注貼近人們生活的事件。編輯鐵路新聞必須把握貼近生活的基本原則。新聞藝術源于生活,必須結合現實生活,將各種貼近生活的事件作為采編的重要內容,同時結合新聞傳播規律,編輯更多受眾關注的重大新聞事件。在編輯新聞的時候,一方面要確保新聞事件的真實性,深入地分析和挖掘本地區發生的新聞事件;另一方面,要確保新聞貼近生活,注意新聞事件帶來的影響,引導受眾形成正面積極的價值觀,減少負面輿論。
比如關于“一帶一路”倡議下鐵路發展的新聞,記者應該聚焦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報道“一帶一路”倡議下鐵路的發展對當地的經濟活動等有何影響,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多的經濟與商業信息,使得鐵路新聞更加實用,進而獲得大眾的認可。
在網絡時代,網絡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們可以從網絡中及時獲取新聞信息,這些新聞內容直接決定了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受眾從網絡渠道獲取的新聞越來越多,這要求鐵路新聞進一步提升時效性。在網絡環境下,鐵路新聞編輯人員必須學會使用新媒體工具,加強對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提高新聞編輯水平的同時,也要提高新聞傳播效率。新聞編輯人員在獲取第一手資料之后,要及時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將新聞內容報道出來,讓受眾在第一時間了解各種新聞事件的真相。例如,在報道一些鐵路事故時,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在第一時間將新聞的關鍵內容呈現出來,以免引起大眾恐慌。
相較于娛樂新聞,鐵路新聞一般是比較嚴肅的,致力于準確傳播相關信息,因此新聞傳播類型長期保持著嚴肅、認真的風格,這一點本身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不斷加快,鐵路新聞既要滿足準確傳播信息的要求,又要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這要求鐵路新聞在傳播過程中必須優化處理新聞信息,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同時,記者在采編鐵路新聞的過程中要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報道新聞。另外,還要加強對新聞編輯的創新,結合新媒體技術應用互聯網思維,將新的思想觀念融入新聞編輯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探尋更廣闊的領域。在日常工作中,新聞編輯人員應該積極了解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人們感興趣的方向和領域,從而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新聞內容,迎合觀眾的口味和興趣,提高鐵路新聞的質量。
記者與新聞編輯是處理和傳播鐵路新聞的主要力量,在網絡時代,為了優化新聞質量與傳播效率必須創新新聞編輯模式,利用網絡技術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并且創新新聞報道形式,從而不斷提高新聞質量。
[1]丁鋼.新媒體時代鐵路電視新聞的發展策略研究[J].新聞論壇,2014(02):31-32.
[2]丁兆磊.大傳播理念下鐵路企業新聞報道工作優化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6(01):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