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學 施凱杰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追求的就是人文精神,由于個體之間必然存在著差異,因此人們在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這三方面之間的差異較大。這也就導致了人文精神在不同個體上的體現是不同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時代的不斷變遷,人文精神所富有的意義和時代價值愈加深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引導學生健康、積極的發展,不僅能夠提升高中學生的人文教育質量,還能夠在教學活動更好地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高中語文教師的義務與責任。
1.強化教師人文精神。
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形式主要是由教師來決定的,高中語文教師對學生起到一種榜樣作用,想要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高中語文教師自身的人文精神必須要進行強化。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盡可能地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并且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時候注意將更多的人文關懷給予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最終追求不只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優異,而應該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課堂與人文精神的有機結合。教師想要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潛默移化地影響,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人文關懷、體會人文精神,那么充分的人文修養就是高中語文教師所必須具備的。這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過程中對教師的一個要求。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地強化其人文精神,在語文課堂上,才能夠將學生學習人文精神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營造出充滿人文氣息的高中語文課堂。
2.增加課外閱讀素材。
對于文章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的解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生硬地肢解每一篇語文課文并不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現階段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現狀,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會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內容,這樣不僅將語文這一學科所獨有的魅力破壞掉,在一定程度上還打擊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語文課堂應該具有一定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高中語文教師在一套靈活的程序內不斷調整語文教學模式,才能夠引導學生對文章之美進行探討,在教學的過程中才有可能讓學生自主挖掘存在于文章中的人文精神。豐富的人文精神存在于古今中外的著作中,因此高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須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現階段人們的生活背景與早些時候文學著作所描寫的人們的生活背景相差較大,但也正是這樣巨大的變化存在于人們的生活背景下,學生通過這些著作的閱讀,更能夠體會文章中所存在的人文精神。優秀的文學著作不僅能夠讓學生收獲更多的民俗、文化知識,還能夠在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提升其人文精神。
3.營造課堂人文氛圍。
對于高中語文應考和語文教學目的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創設人文氛圍,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目前,一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依然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主要還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因此,高中語文教師不能將應試考試的成績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高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還是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營造人文氛圍,將課堂的互動性增強,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為學生打下堅實的人文基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并且為了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積極地組織小組討論或者是小組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同時還能夠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發揮出來。
[1]陳彬.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策略研究 [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05):70-71.
[2]張蕾鑫.淺談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五)2017:2.
[3]林麗琴.關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探討 [J].課外語文,2016,(16):62.
[4]曾小二.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文理導航(上旬),2016,(07):19.
[5]李倩.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對策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28):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