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長市楊村小學 朱玉寶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教育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并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個體和諧發展。”這是“以人為本”,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語文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如何才能最有效?在教學中我進行了初步探索。
教師應承認學生的差異性,與學生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如果學生的見解不斷地被教師否定或者教師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學生,會給學生帶來學習活動不安全的感覺,從而顧慮重重,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在語文教學評價中,我們要充分尊重他們的獨特見解,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作出自我解讀,培養他們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護短”有時也是一種尊重。一節公開課上,一個女生朗讀后,同學們紛紛說聽不清,甚至有的學生笑話她讀書像蚊子哼哼。“是的,有些地方此時無聲勝有聲,但全部的感情都用無聲來表達就不充分了。你對朗讀有自己的獨到理解,下次你一定會讀得讓我們驚艷。”她的眼中閃著興奮的光亮,點頭說:“能!我一定能!”激勵的話語如同甘露流進了孩子的心田,激發起學生挑戰自我的信心。
學生在寬松、民主的自由環境里與師生交流,才能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我常采用的鼓勵性評價,如“你說得太好了”“會讀,會思考,你真行!”這些鼓勵使他們感到一種滿足,在欣喜之余體會更多的快樂,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使學生發展,必須寬容他們在發展中出現的錯誤。對于低年級學生,他們在膽量、語音、語感、表達上都存在不少問題,我們在教學中應細心呵護學生幼稚、脆弱的心。
有一次在朗讀課文時,我發現學生經常有添字、減字的現象。我隨即說:“不要緊,第一遍讀錯了是正常的。”第二遍還錯,我說:“這遍沒讀好,還有第三遍、第四遍。”同時還不斷鼓勵“別緊張,慢點讀!”一直到學生讀對時,我說:“了不起,你成功了!”
再好的評價方式使用的多了也會變得單一,再好的語言說的多了也會讓人覺得枯燥,除了語言評價之外,我們可以合理地運用肢體語言。給學生心理上的共振,靈魂上的共鳴。一個親切的眼神,一個溫馨甜美的微笑,不著痕跡的點頭,輕拍他們肩膀,輕撫他們的腦袋……向學生傳達我們的關愛、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能更好地激勵學生。
評價是一門藝術,藝術的評價最終是對學生可持續性發展的關注,是對學生獨立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關注。我想,評價有了真情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補,一定會成為教育這門藝術中最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