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長興縣第八小學 鄧紅蓮
數學是一門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和系統性的學科,它是和特定的生活情境相互聯系的。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能讓小學數學的知識帶入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們能夠在情境中形象而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由于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所以教師要改變以教師為主體,和以教材為本的傳統教學方式,而應該將形象和直觀的情境生活和抽象的理論知識相統一,將理論知識寓于特定的生活場景中,并通過生活情境表達出來。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下獲得形象而直觀的感性信息,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以達到讓學生更深入理解和掌握數學中抽象而深奧的理論知識的目的。
興趣是成功的基石,是良師益友。學生對數學有無興趣很大程度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在小學的數學教學活動中首先要誘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如果能夠在數學的學習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那么對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抽象的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比如,在學習“角的認識”的內容時,其中有一個概念是“角是一個端點引發的兩條射線”,學生們在讀這個概念的時候很難理解所想表達的意思。在教學時教師作這樣的描述:在一個愜意的春天的午后,老人們在樹下乘涼下棋,小朋友們在樹下蕩秋千,秋千在搖擺的過程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這時老師就可以直奔主題:“秋千這一蕩,就代表了這個數學概念?!边@時,學生可能會想:這蕩秋千居然還可以和數學概念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得以激發,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傳統的教學模式太過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而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思維能力的散發受到限制。而如果采用生活情境的教學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對生活情境運用合理可以使學生深入地融入生活。這個時候,教師應該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布置有趣的作業。比如,在學習“統計”的課程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模擬菜市場的場景,讓學生各自扮演菜攤的攤主和買菜人的角色。首先,教師在課桌上擺放不同的蔬菜,賣菜的人需要對自己所購買的蔬菜的種類、數量和單價作出統計,然后計算出購買所需的總價;同時,扮演菜攤攤主的同學則應該對賣出的蔬菜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統計,從而計算出賣菜所獲得的收入。通過這種情境的教學模式可以重現菜市場的場景,從而培養和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學到數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它產生了認識的需要。生活情境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使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在生活情境教學中,如果可以把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帶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還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比如,教師在講述“平均數”的知識點時,為了能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并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可以模擬這樣的情境:在六一兒童節時,教師正在給學生分配糖果和飲料,已知我們現在班里有50位同學,而糖果有150顆,飲料有100瓶,那么老師應該怎么分配才能使同學們手上有同樣多顆糖果和同樣多瓶飲料呢?通過這個問題的發出,讓學生扮演一次教師,使學生在理清平均數這個概念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得到提高。
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拓展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使學生在處理問題時能夠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比如,教師在教“二元一次方程”的內容時,可以設置這樣的一個生活情境:小華家距離學校有3公里,她每天早上騎自行車上學,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行駛,剛好可以準時到學校。但是一天早上,由于刮逆風,小華在剛開始的1公里的路程內只能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行駛,眼看要遲到了,小華不得不加快速度,請問小華在接下來的路程中該以什么樣的速度才能保證不遲到呢?通過模擬這樣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得以通過生活場景展現出來,使學生學會二元一次方程的同時,還能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
將生活情境教學模式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可以使學生的潛能得以激發,思維得以拓展,實踐能力得以加強,學習積極性得以調動,探究能力得以提升。最為主要的一點,它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能走入生活學習數學,從而讓整個課堂教學質量得以提高。所以,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王偉.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究[J].時代教育,2017(4):168-168.
[2]宣曉蕓.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J].學周刊,2016(15):71-72.
[3]張恒義.探究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