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芳
(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已融入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在教學中,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成為學生的必修課。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目前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因此,教師要積極尋找解決對策,進而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今社會,由于信息技術不參加高考,致使教師和學生都對信息技術不夠重視,很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這門學科上,進而使信息技術教學無法有效進行。而由于學校方面的不重視,使得信息技術課很少,甚至將信息技術課作為他用。
由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不重視,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學生很少能投入學習中,就會出現課堂紀律問題。例如有的同學和同桌說話,有的離開自己座位亂跑,有的看別的書籍,有的偷偷脫離教師控制、上網娛樂等。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很多學生接觸電腦比較早,或經常進出網吧,對計算機都比較熟悉,而一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不熟悉,這就導致學生之間信息技術水平有很大的差異。這就使教師在教學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為教學帶來不便。
學生一周只有一節或兩節信息技術課,他們更喜歡上機進行操作,而不喜歡學習理論知識。
在學校,大多數信息技術教師都不只是教師,同時還身兼數職,如網絡管理員、機房管理員、維修員等,致使信息技術教師很難明確職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進行自主的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例如,大多數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是因為可以上機操作、玩游戲等,并非是對知識有興趣。教師可利用所有學生都樂于玩游戲這一特點,讓學生在計算機自帶小游戲中練習鼠標操作。在進行打字訓練時,則可選用趣味性強,既直觀又形象的打字軟件,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在教學中,巧設打字競賽游戲,讓學生個體之間、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樣很好地改變了課堂的枯燥,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寓教于樂中完成對知識的掌握。
由于每個學生接觸計算機時間不同,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也參差不齊。因此,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分層法,對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收獲。
例如,教師根據每個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并在以后的教學中根據學生水平逐漸進行調整,最終使學生整體水平得到提升。還可以將水平高一些的學生與水平低的學生進行分組,讓好的學生帶動基礎差的學生,這樣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還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信息技術是一門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因此,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增加學生上機實際操作的機會。在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操作中自主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進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的培養。當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使學生具有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共享“素材庫”,讓學生到“素材庫”中去選取有用的材料。學生可利用“素材庫”中各種各樣的事例、圖片等,經過加工處理,繪制成精美的電子賀卡送給老師;或運用各種表格制作課程表、值日表、通訊錄。也有學生學習能力不如別人,但在信息技術中分析、處理信息能力卻很強,這都是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識,學習計算機的動力也就提高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評價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和測試等方式,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做出積極的、正確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和鼓勵,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靈活安排教學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水平,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1]岳利軍.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1):102.
[2]張蕾.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1):182-183.
[3]閆素芬.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成功(教育版),2013(3):227.
[4]徐國利.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初探[J].成才之路,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