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蘭
(江蘇省昆山柏廬高級中學)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被廣泛地引入教學實踐中。眾所周知,微課是一種精巧又方便靈活、很有實用性的學習視頻,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因此受到很多學生和老師的喜歡。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每周一般只有兩節課,所以要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如何將微課的教學作用最大化,并以此提高教學效率,需要我們不斷思考。筆者主要從教學一線出發,對此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實踐與探究。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梳理相關的文獻發現,高中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并重的課程,現在課堂的教學方法對于計算機合格人才的培養顯然是不適應的。雖然,現在教育部門對信息技術課程的一些教學模式正在逐步地調整,但是因為條件限制,一些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
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在所有的學科中屬于更新速度最快的一門課程,但是課本卻有著嚴重的滯后性,即書本上的知識更新速度緩慢,所列的案例幾乎是千篇一律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存在明顯的滯后性。由于高中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普遍不重視,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講,無所事事,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感覺課堂教學的乏味。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最好的階段,他們精力旺盛,喜歡探索,好奇心往往會驅使他們接納新事物。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比較零散,有的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不管學生喜不喜歡,都以強制性的灌輸知識為主,上課不一會就開始進入知識的重點,這種授課方式完全忽視了學生的感受,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根據筆者多年上課經驗,將微課引入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我認為從兩方面出發最為重要:
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斯在一次重要的學術會議上曾經說過一句令人警醒的話:“人類在未來的生活方式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時候人們將不把文盲定義為不識字,不會看報紙的人,而是那種不知如何學習,不懂如何看書的人?!碑斀駮r代,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五年以前,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習一般通過講解的方式來促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是到2012年以后,觸屏類手機和計算機等,以及4G、5G移動網絡的發展,導致各種軟件猶如井噴式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獲取,在互聯網中也可以學習。因此,如何讓學生以多途徑的方式掌握知識,是每個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例如,我帶領學生上《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這一課時的時候,不是一上來就讓學生采取微課的方式進行學習而是先利用媒體技術作為教學手段,根據當前信息技術最新、最熱點的話題以及學生所關注科技方面的事物,為學生制作信息技術改革以及信息技術創新歷程的視頻等,如計算機最先開始是由“埃尼阿克”發展而來,其占地面積為170m2,質量高達30噸,其后發展成平板電腦以及便攜式上網本等。然后,在帶領學生認知當前計算機的信息發展與科技價值的時候,才采用微課的方式。這樣,學生之前有了對計算機簡史的了解,他們能通過微課所展示的絢爛的科技畫面來認識科技對人們生活產生多么重大的影響,信息技術應該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由此在無形中就會促進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
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術性的課程,但是所涉及的內容比較繁雜,所以教師在采用微課教學的時候所選取的內容一定要力求精簡、針對性強,這樣才能有效果。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有關知識點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個小知識點或者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一個概念、一個題目等,以此為切入點,將學生帶入信息技術的海洋。需要提及的是,之所以我們稱之為微課,是因為與微課相關的視頻都是短小精悍的,同樣,采用微課進行教學的信息技術也是如此。根據我的觀察,一般而言,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注意力會在10~15分鐘,而如果面對的是電腦、手機等電子媒介內容,注意力保持時間會更短。所以我認為,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采取微課教學,所控制的時間應該在5~8分鐘是比較合適的。
總而言之,微課在高中信息課堂上的應用,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要拘泥于一種教學手段,而是要有所開拓,關注學生的愛好,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能力,將信息技術的知識與學生的需求相結合,用微課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