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斌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冶山初級中學,江蘇 南京)
現在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尤其在運算能力這方面尤為突出。近幾年來各類測試中逐步加大對運算能力的考查,但是學生的運算得分不是很理想,原因何在?目前的現狀是學生掌握了運算的解決方法與技巧,但往往運算不過關,造成失誤、丟分。究其根源,主要是運算的基本功不扎實。而初中階段運算的基礎在初一,它涉及的內容占整個初中運算的大部分,學好與否直接決定了一個學生成績的好壞。因此,在初一階段應該重視運算部分的教學,強化學生對運算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所以,初一年級運算教學是我們平時教學的重中之重。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應客觀剖析一下造成初一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要針對性地開展矯正,改變這種現狀。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思維從動作開始,切斷了活動和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發展。”數學學科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與嚴密的邏輯性。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運算教學中,要依據教材特點,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手腦并用,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直觀操作,探究反思,突出運算規律的教學。這樣,學生一邊動手、一邊思考、一邊運算,用操作幫助思維,用思維指導計算,發展學生數學運算的思維。
運算教學課堂時間再分配。在授課時,比如有理數的加減運算,探索、交流是主線,關鍵還是學生主動學習。講授時老師積極參與學生探索交流,做好板書示例,時間不易太長,而減少學生訓練的時間。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講練結合。課堂中預留部分時間,讓學生自主練習,關注學生,做完題目后進行自查,可以將運算的結果和同伴相互對比、交流。錯誤的,共同檢查運算中存在的問題,相互幫助糾正,對下次計算同類型運算題起到提醒作用。教師對其出現的典型錯誤及時總結、及時提醒。
要求每一名學生對出現的運算問題歸納、記錄到課堂記錄本上。比如去括號法則、冪的底數問題、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問題、乘方的符號問題、整式運算中合并同類項法則的應用問題等。在解決類似問題的過程中,大腦就會想到記錄本上的對應內容,在實際計算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克服經常運算出錯的問題。
圍繞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教學內容,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小題訓練形式的多樣化。
正常教學中一般用課本內容及評價手冊鞏固知識點,補充計算題小題練習是正常教學練習之外較好的做法。計算題小題練習是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再一次強化與提高。
初一數學涉及運算部分有有理數的運算、代數式化簡與求值、一元一次方程、冪的運算、乘法公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與二元一次方程(組)。在學習每一章節后進行各個章節的小題訓練,作為運算的補充。在各階段測試前進行針對性的綜合計算題訓練,模擬真題,與測試相結合,力爭在測試中運算部分無錯誤,不丟分。小題訓練進行面批,批改后及時訂正,進行二次批閱。以此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小題訓練通過強化練習,力求讓學生達到掌握運算的技能,提高數學運算素養。
自主設計周末作業并控制每周的周末作業題量,選題主要針對本周學習內容。制訂本周訓練目標,學生通過周末作業的練習,掌握學習內容,完成目標。練習內容要有梯度,通過知識點回顧,讓學生加深對基本概念的掌握與理解。
當然周末作業上的題目還是以運算的小題為主,選題要有典型題。預留思考題,留給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思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周末作業要及時批改、講評。評講完要及時讓學生進行訂正并進行二次批改,及時了解學生在所學知識上還有哪些部分掌握不理想,為后期小題訓練提供參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運算方法的多樣化。”提倡和鼓勵運算多樣化可以克服過去那種“過于注重運算技能,運算方法單一呆板”的弊端。
每學期舉行數學運算的解題競賽。競賽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計算題新授課的學習中來。通過鼓勵和提倡運算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解決運算過程中獲得不同的數學。通過運算方法的多樣化激起學生對運算的化一、歸類,對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提升,對不同方法和不確定的運算進行辨別,達到了對運算的深層次感悟,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以此來激勵每一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全班學生學好運算的熱情,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總之,我們要給運算教學多加點“花樣”,符合學生的愛好。培養學生對學習運算的興趣是提高運算能力的前提;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算習慣,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運算能力的重要保證;我們也要訓練他們的運算技能,自然口算、心算也不容忽視。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加強運算訓練,同時注意方法及技巧,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初一學生的運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