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蔣潔
(鶴壁市浚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河南 鶴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庇纱丝梢?,作文,正是學生以語文學習力為經(jīng)、生活成長力為緯而編織成的生活圖景。習作的意義也在于用文字傳播的方式,將學生的認識、思考、感悟和情感傳達出來,進而對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從這一點出發(fā),寫作就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在日常課堂作文教學中,我一直在探索、否定、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實踐……循環(huán)往復,也一直不停地向名師學習,渴望尋求一個寫作的新路徑,漸漸地,在學習反思中看到了一絲絲光亮……
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新課改以來,很多人熱衷于從“人文性”方面對作文教學發(fā)表見解,卻對“如何有效地寫作”避而不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也難以求“解”。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一學期完成8篇習作,教材一般是六個單元,每單元設置一次寫作訓練,教師在實際操作時,問題就出來了:訓練學生能力上有沒有梯度性?作文題目之間有沒有聯(lián)系?怎樣指導學生的寫作?怎樣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學設計如何安排?……這一直以來成了令一線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語文教師感覺無本可依,作文教學隨意性大。不過,我們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卻也只是“百花齊放”,老師各有各招,費了很多神,花了很多時間,學生卻還是提起寫作文就頭疼。
溫儒敏老師指出:“‘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讓老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面?!币痪€教師一直在尋求一本能夠指導學生寫作的“校本教材”,直到2017年部編本教材的使用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例如,七年級上冊,作文訓練是這樣安排的:從“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到“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每單元的寫作訓練目標緊扣單元課文,思路循序漸進,我們的課堂也有本可依了。
“部編本”語文教材旨在努力建構(gòu)適合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體系,內(nèi)容主題上,“積極健康地學習和生活”理念一線貫穿整個作文板塊,使學生可以走進教材學“前輩”,走出教材“過日子”,敘述人人都可能經(jīng)歷的日常生活,從而吐露自己的喜怒哀樂,展示不同的生活情境,感悟生活,獲得成長。
生活需要七色光,人的成長需要五谷雜糧,作文教學決不能單打獨斗,閱讀寫作不分家。課文既是范,也是本,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好課例,也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好素材,更是及時點撥學生寫作技巧的好作文。
記得學習莫懷戚的《散步》這篇敘事散文時,目標是“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讓學生學習此課的目的只是要傳承一種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體會一家三代人濃濃的親情。這次教學,我在和學生探討這篇文章寫作目的前提下,進一步尋找了一些寫作上的技巧。
首先閱讀文章要理清思路,把握文章構(gòu)思,《散步》的構(gòu)思就很實用:交代清事件的六要素,散步的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升華主旨,有沖突,有人物描寫。其實初中生寫作文很多都是圍繞自己的生活圈:學校、家庭、社會,寫感悟最深的經(jīng)歷,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對生活的感悟?!渡⒉健肪褪沁x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用情趣盎然、含義豐富的語言展示了一個家庭真實的生活場景,與學生口味相投,能夠使讀者入情入境。
本文與學生的生活情境非常相似,還有很多方面也值得借鑒,如精練的人物描寫,小家伙的語言,“摸摸”“蹲”“背”幾個動詞,極富畫面感,意在言外的、生動詩意的環(huán)境描寫,回環(huán)復沓的句式等,可以讓學生及時進行句子仿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一家人的生活,照葫蘆畫瓢寫一篇,形似也行,能夠選好有價值的素材,立意深刻,神似就更好了。
好文章耐讀,好作文要會仿寫,仿著仿著就有了味道,寫著寫著就寫出了意境。余映潮老師曾經(jīng)說過:“訓練加積累,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睂τ趯W生來講,訓練和積累,又何嘗不是學習語文、進行寫作的法寶呢?
黃厚江老師說:“文章是高樓,素材是磚瓦和泥沙。但一幢大樓,僅僅有磚瓦泥沙是不行的。不要說造大樓,造一間小房子都不行。還有許多更為重要的東西?!边@些更為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就是思想文化的沉淀,是生活的積累、情感的積累。作文,正是學生以語文學習能力為經(jīng)、生活成長經(jīng)歷為緯而編織成的生活圖景。
生活積累,就是善于把普通平常的生活“據(jù)為己有”,使之成為寫作的材料、寫作的源頭、寫作的動力、寫作的靈感。一次偶然的機會,結(jié)識了河師大附中的任云峰老師,他解讀了當“語文老班”的幸福密碼,讓我對寫作訓練、寫作素材的積累,有了新的認識,幫我解決了學生習作千篇一律、素材蒼白無味的難題。他以班主任為圓心,以與學生共同的校園生活為半徑,畫圓,一個大大的圓中填滿了初中三年難忘而美好的記憶。
初中生習作就是要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真,就是真實、鮮活的素材;善,就是傳達正能量;美,就是提升學生的幸福指數(shù),獲得高雅的生活情趣。從學生入校到“初三的沖刺告白”,每一個切入點都是學生寫作訓練的契機:集體生日會,訓練學生寫人記事;給同學的點贊,教會學生寫頒獎詞;課前兩分鐘演講,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傳遞正能量;以小組為單位定時分批制作以感恩、奮斗、責任、夢想等為主題手抄報,為議論文積累素材;制作名著閱讀手抄報,群文閱讀手抄報,積累寫作技巧;初三沖刺階段,寫學生致中考后自己的信、致父母的信以及家長致孩子的信,做好家、校、學生與家長的心靈溝通,讓靈動的文字發(fā)揮正能量、傳遞真情。一情一景,一事一文,即情即景,不打?qū)懽鞯钠鞄?,卻也是時時處處在寫作,看似不刻意實是有意而為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是真實情感的流露,自然也能出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狈磸徒庾x任云峰老師的“幸福密碼”,我深刻地認識到:生活是素材積累的源泉。面對異彩紛呈的生活,為什么有的學生寫作還是千篇一律呢?原因在于,他們?nèi)鄙偕钜庾R,對生活抱一種無關痛癢的態(tài)度。所以,再鮮活、再豐富的生活對他來說也是無意義的,因為他們平時沒有為自己“積累”,寫文章就不能融入自己的思想。想來,還是語文老師不能及時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和體會生活。所以說,學生不但需要勤思精練,還要把寫作納入自己的生活指標,更重要的是老師要能“錦囊相助”。
古人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寫作千古事,積累知人意。積累從哪里來?當然只能從生活中來,只能從閱讀中來。生活的積累離不開閱讀的底蘊,幸福充實的生活從閱讀中來,還要到閱讀中去。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成長史;一個學生的寫作力,就是這個學生的成長力。一個學生的習作,是他成長的軌跡,是他生活的縮影,是他內(nèi)在的心聲,是他智慧和情感的結(jié)晶,也是當代中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作為語文老師,解讀幸福作文的密碼,探尋那柳暗花明的又一村,需要我們首先要有學習力、反思力,學生才能更具成長力!